程颢、程颐在儒学理论上的发展学说被南宋的一位哲学家,——朱熹(1130——1200年)继承和发展。朱熹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他在新儒学运动中,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尤其是程颐的唯心主义理学思想。在“集诸儒之大成”和汲取释道哲学的基础上,在理学和章句训诂之学相结合方面,使传承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新儒学运动,发展并形成了哲学思辨结构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程颢、程颐与濂溪的周敦颐、关中的张载和闽中的朱熹,被称为宋代唯心论理学的濂、洛、关、闽四大儒学派系,它们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儒学界的“宋代五子”。 嵩阳书院这座最初为佛、道活动场所,以嵩阳寺、嵩阳观面世的建筑。最终在孔孟儒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走向兴盛和辉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最具影响的四大书院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影响着一代代以孔孟圣学为最高境界和修养目标的后来者。 宋以后的嵩阳书院走出过不少优秀学生,明代学者型的人物焦子春、崔应科、刘景耀、常克念等,考取进士后分别担任少卿、部政、督堂、推官等要职。清康熙辛卯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人,按名额每县不足一人,嵩阳书院就考取了五人。名儒景冬旸,曾就学于嵩阳书院,取进士后曾九任御史之职。 嵩阳书院是在历史发展的潮头应运而生的一座——集我国孔孟儒学传统文化于一身的书院型建筑。它西依气势险峻峭拔的太室山,东邻气势磅礴峻极于天的嵩山主峰峻极峰,院内有当年汉武帝所封“将军柏”,已有四千五百年树龄的柏树两棵。门外有唐天宝三年刻立的《大唐嵩阳观纪盛德感应之颂碑》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