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助人互助成为
新乡人的一种习惯
4月26日上午,在解放军371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间病房,新乡商家爱心联盟的5位义工又来照顾重度昏迷的农民义工刘照永。义工王爱玲轻轻俯在刘照永耳边,一面帮助按摩,一遍遍轻声呼唤,希望他能醒来。
今年41岁的刘照永,是新乡县七里营镇七四村农民,夫妻俩开了一间婚庆用品店。3年前,他和妻子贺顺花加入了慈善协会义工大队,成为一名热心助人的义工,参加了200多场的义工活动。
今年3月7日,刘照永突患癫痫,陷入昏迷,原本不宽裕的家庭,好似雪上加霜。于是,义工大队的成员们伸出了关爱之手,100元、200元、500元……点点滴滴的爱心,送到病房。新乡商家爱心联盟田润民将刘照永的遭遇发布到网站,很快,爱心人士王爱玲、吴彩丽、高红卫等市民赶到医院,送去4000多元钱。
一位按摩师了解到刘照永的病情后,赶到医院帮他做免费按摩治疗。曾经被刘照永帮助过的人闻讯后,先后一拨拨地来到病房,轮流照顾。王永祥老人一到病房就哇哇哭了起来,他说:“我在最困难时照永帮助了我。现在他病了,我来照顾他……”
刘照永的病情牵动着新乡市民的心,新乡县、辉县市、原阳县、延津县和新乡市区的义工们闻讯纷纷自发前来,有的要求陪护,有的捐款,有的寻医问药……贺顺花感动地说:“市民、医院和义工们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希望丈夫早日醒来,俺俩还要一起去做义工。”
新乡“80后”创业者刘雯雯,从创业之初就立志帮助别人,9年来已资助40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她告诉记者:“帮助别人不分事情大小,更不论钱多钱少,就是一种习惯。”
2005年,刘雯雯公司开业时,没有摆放花篮、镜匾,把节省下来的1万多元钱全部买成文具、书籍和棉衣送到了贫困山区学校。从此,她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种习惯,当成了一种信念。
后来,刘雯雯的公司发起和组织了“资助特困学生春蕾行动”、“希望工程文文助学金”等各种活动,资助了400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累计捐赠数额近200万元。
“久行成风,众行成气”,刘雯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帮助人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品德。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人帮人、相互帮,就会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小人物做出大公益
——志愿服务是
新乡人的一种幸福
镜头一: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采石点,一个壮实的汉子抱着一块块石头,装满拖拉机,送往附近的水泥厂。连装带送,一车石头也就挣40元。随后,他回家换了一套干净衣服,带着忙乎一天攒的钱,急匆匆赶到辉县市志愿者联盟大队,为白血病患者冯思敏募捐。
他叫王向利,是辉县市百泉镇富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每天靠着搬运石头赚钱养家。他是一个痴迷于做公益的狂人,每天的工作就在拉石头、做公益。王向利告诉记者:“如果一天没做公益,心里就觉得空荡荡。”
王向利说:“第一次做公益花掉了1000多元,那是我装运40车石头才能赚回的钱!”
去年冬天,王向利听说新乡市聋哑学校23个聋哑儿童家庭的贫困情况后,决定逐一走访,详细了解。他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上路了。一路上,迎着寒风,冒着雨雪,全身冻得发抖,他不管不顾。饿了、渴了就在路边摊上随便吃一点东西,晚上就到最便宜的小旅馆凑合一下。就这样,王向利骑着摩托车跑了4天3夜,足迹遍及新乡市十几个县(市)区,对23个聋哑儿童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认真走访,最终确定为3个急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捐款3300元。
今年春节前,王向利将家里的粮食卖掉,带着粮食款骑摩托车起早贪黑,用两天时间穿山越岭走访了辉县市拍石头乡的20户贫困家庭,为11户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送去了2200元的慰问金。
如今,由王向利发起的辉县市志愿者联盟成员已达900余人,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开展公益活动共480多次,筹集善款、物品总计55万余元。
镜头二:4月的新乡,人民公园满眼新绿。环卫工人田景花和她的同伴穿梭于公园围栏外的花丛中。一早上光景,她们将散落在花丛及便道上的果皮纸屑打扫得干干净净。
活儿干完还不到7点钟,几名志愿者已经为他们送来了热乎乎的免费早餐。“一荤一素两个包子、一包牛奶、一杯热粥和一个鸡蛋”,在“爱心早餐”健康路发放点,与田景花一同享用免费早餐的环卫工人共有60人。
运行一年的“爱心早餐”工程,逐渐成为新乡志愿服务的一个名牌项目。据发起人刘富鹏介绍,“爱心早餐”已持续发放368天,设置3处发放点,可为100名环卫工人提供早餐,今年还将设置7处发放点。吸引了更多志愿者参与和爱心企业捐助,截至目前,爱心企业捐赠累计近10万元,参与志愿者达2000余人。
镜头三:3月17日上午9时许,新乡市人民公园北门。一条写着“新乡公益相亲会”的横幅格外引人注目,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武志军正趴在公园的长凳上,为旁边的一名男子登记交友信息。
“当公益‘红娘’,我是受了‘毛哥’的影响。要不是他牵线,我和我爱人也不会走到一起……”武志军笑着说,“我摆这个小摊儿免费给人介绍对象,就是想把”毛哥“的爱心传递下去。”
“毛哥”名叫毛山林,今年45岁,是一名先天性脊柱裂患者,在新乡市卫滨区黄岗路开了个小卖铺,靠经营烟糖酒维持生计。20多年来,至少有500对男女经毛山林牵线而终成眷属,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轮椅红娘”。
2013年7月,由毛山林发起的公益组织——“义工之家”成立,半年多时间就组织活动50多次。近2000名爱心人士被“毛哥”的事迹所感动而加入“义工之家”。
除了肢体残疾之外,毛山林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月开小商铺收入的1500多元用于家庭生活,还得买药看病。即便这样,他仍从微薄的收入中,每月拿出110元资助封丘县一名有跑步特长的贫困女孩,希望她能在人生的路上跑得更远。他说:“在物质上我是贫乏的,但在精神上我却很富足。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心灵上的满足。只要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将公益活动坚持做下去!”
在新乡,从点滴服务到重大活动,从农村到城市,随处闪现志愿者做公益的身影。去年,党员、青年、巾帼、法律、文化、体育、交通、助残等16支志愿者服务队如雨后春笋,借着德润新乡建设的和煦春风,声名远播。据新乡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全市所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明单位都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达5万余人。
因为历史的积淀,新乡市有着厚善的渊源;因为榜样的树立,新乡市凝聚了一种精神;因为不懈的追求,新乡市赢得了一股力量——一股全民向善的力量。凡人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人间的大爱!
“德润新乡”正在成为一个道德建设的闪亮品牌而叫响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