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孔子母亲的教子智慧
2025/7/16 9:33:05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融媒体中心  浏览:127  【打印

颜徵在(约公元前568——535年),孔子的母亲,被后世君王加封为启圣王夫人。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孔子家语》记载: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在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故,此后颜徵在和孔子相依为命。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孔子的成长与母亲的辛苦抚养和精心教育密切相关,虽然关于颜徵在的史料记载并不多见,但孔子成年后的博学笃行以及取得的成就充分彰显了这位母亲的教子智慧。

择良地而居是颜徵在教子的重要举措。孔子丧父后,孔氏家族关系复杂、矛盾丛生,母子处境艰难。加之陬邑地处偏远,远离鲁都(曲阜)文化中心,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不利于孔子的成长与教育。于是,颜徵在携孔子与孟皮迁居鲁都阙里。此举虽然一方面方便得到鲁都其父颜襄家族的接济,但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鲁国乃周礼渊薮,周礼尽在鲁矣。作为当时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鲁都典籍丰赡、名师荟萃,能为孔子提供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孔子曾言: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此论强调居处应选择仁德之地,否则难称明智。这使人自然联想到其母当年迁居择邻的远见。事实证明,迁居阙里对孔子的成长起到了很大作用。

注重对儿子引导向学。颜徵在作为母亲,自然是孔子的第一任老师,她亲自施教。她深知教育内容对塑造观念至关重要。母子居所邻近宗庙,每逢祭祀,颜徵在多携孔子前往观礼。鲁都浓郁的礼乐氛围与宗庙四时不绝的祭祀仪式,深深浸润着少年孔子的学习志趣。《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可以说,颜徵在成功地引导儿子将学习兴趣聚焦于文王周公传承的礼乐文明中。同时,颜徵在亦于孔子幼年授之以乐,培育其另一重要志趣。《论语·述而》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音乐修养水平之深足见其早年接受的教养之效。

在亲自施教礼仪的同时,颜徵在常令孔子以自学为主,此举亦有利于孔子后来形成入太庙,每事问的习礼态度与丘之好学的独立自学精神。此外,为拓展视野,颜徵在延请父亲颜襄参与教导。颜氏乃鲁都文化望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孔子,遂得浸润于丰厚的文化沃土。为纪念周故孔夫子外府颜府君这一做法,孔子后人为孔子外祖父专门立有阙里孔氏报本之碑。得益于母亲亲授、自学实践与外祖父培育,孔子最终形成了高尚的人格,获得了渊博的学识。

颜徵在注重培养孔子的品格。除却授以文墨,尤其注重培养孔子的生活习惯与刚毅品性。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孔子终生恪守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齐,必有明衣,布食不语,寝不言,如此依礼而衣、依礼而食、一丝不苟,皆源于颜徵在的早期规训。

此外,身为单亲母亲,颜徵在独立持家,其坚韧担当,必于日常间潜移默化影响到少年孔子。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贫寒之境,客观上迫使孔子早历世事,习得隐忍,并掌握多种谋生技艺,更塑造了他坚毅豁达的性格。成年后的孔子曾为委吏掌仓库、乘田管畜牧,且通晓农事,都是其早年历练之证。观其晚年周游列国,困于陈蔡,绝粮七日,犹能弦歌不辍,其坚毅乐观固然源于他深厚的学养与信念,但与他在少年贫寒岁月中母亲坚韧品行的影响应有更重要的关系。

孔子言行举止间所流露的生活细节与优良品德,无不清晰映照着颜徵在的心血。于孔子而言,颜徵在是母亲、是启蒙老师,亦是人生引路人。母亲的谆谆教诲为他成就非凡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