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国家治理意蕴
2025/8/11 17:02: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融媒体中心  浏览:63  【打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这些思想为开创古代盛世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成为中华文明的显著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把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精神标识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大一统:凝聚国家治理共识

大一统的表述最早出现于《公羊传·隐公元年》,其中载有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最早表达的意思是指国家有一个形而上的本体,是一种超越实体的价值存在,后来才用来表述以中央权威为核心、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国家统一和疆域完整为表征的政治体制和治理状态,大一统成为中华文明的政治理想和精神标识。在中国古代,大一统是一个朝代兴旺的标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大一统的精神标识成为我们凝聚国家治理共识的文化符号和载体。在今天的中国国家治理中,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要有权威,否则就会一盘散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改革发展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这是凝聚国家治理共识的主体性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凝心铸魂的工作,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民惟邦本:彰显国家治理价值

民惟邦本最早见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儒家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孔子提出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说。民惟邦本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虽然中国古代的民惟邦本思想并不是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是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言说,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君主的荒淫和恣意,缓解了阶级矛盾,为古代盛世的形成奠定了价值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国家治理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指出要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人民作为服务的对象,更把人民作为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性力量,把人民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紧紧依靠人民治理国家。

德法共治:统合国家治理方式

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早在周人推翻殷商统治、建立政权之时,为证明政权的合法性,就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提倡明德慎刑”“为政以德。孔子进一步阐释了德法关系,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后经法律儒家化改造,《唐律疏议》最终确定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礼法合一的国家治理模式,并为之后的历代王朝所尊崇。德法共治”“德主刑辅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又一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德法关系问题,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要求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的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就是要求法治不仅要强调规则,更要浸透向善的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力量。

革故鼎新:激发国家治理活力

革故鼎新最早见于《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后演化为成语革故鼎新,表达了中国古代除旧布新、改革创新的理念。商汤在位之时,为时时警醒自己,就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刻在盘铭之上。《诗经·大雅》中也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记载。这种自强不息、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推进改革,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变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正是对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精神的继承和延续,为国家治理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国家治理要获得不竭动力,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家国情怀:激励国家治理主体

西周时期施行宗法分封制,使得天下”“紧密结合,形成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理念,也正是这种政治制度孕育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儒家经典《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孟子》也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古人的政治理想,这种精神理念经士大夫阶层的发挥和发扬形成了家国情怀,表达了中国人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家国情怀作为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早已浸透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了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家,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不惜牺牲生命捍卫共同家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迎接新的挑战,带领全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谱写出家国情怀新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