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张先锋
暴敛横征大贼奸, 三湘百姓苦难言。 时逢五四燃烽火, 恰借风雷卷怒澜。 救国并肩联辅社, 驱张聚首在陶然。 古槐有幸留存照, 见证书生志不凡。
说明:1918年3月至1920年6月间,军阀张敬尧担任湖南省督军兼省长,他贪婪成性横征暴敛,三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也迅速波及到湖南,矛头直指张敬尧。张怕得要死,遂对这场爱国运动进行野蛮镇压,《湘江评论》被查封后不久,湖南学联也被强迫解散,毛泽东同新民学会会员及湖南学联干部义愤填膺,决心针锋相对,公开打出“驱张”的旗帜,联络社会各阶层,发动全省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并研究决定派代表分赴北京、衡阳、常德、郴州。广州、上海等地,公开揭露张敬尧祸湘虐民的罪行,争取全国舆论对“驱张”的支持和同情,造成举国一致的浩大声势。一群书生平一腔热血,愣是叫不可一世的张敬尧被迫辞职,“驱张运动”取得了胜利。

照片记录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赴京代表团一行40人,于1919年12月18日到达北京后,和“辅社”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辅社”的全称为“辅仁学社”,取“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是湖南学生的社团之一,成员有30余人,当时有部分“辅社”社员(其中有我党早期领导人罗章龙)在京读书,因受新思潮的影响,常在北京大学活动。毛泽东主动与他们联系,发动他们参加“驱张”运动,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我党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等人,也积极在他们中间进行工作,“辅社”在京成员参加了“驱张”斗争,并成为这一斗争的重要力量。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和“辅社”在京成员于陶然亭集会,商讨“驱张”斗争,探求救国道路。会后,与会人员在陶然亭慈悲庵山门外古槐前的合影。左起第四人为毛泽东、第六人为罗章龙、第七人为邓中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