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先生,国家一级大检察官,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现任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上海吉尼斯总部法律顾问。侯磊同志主政河北检察机关的11年间,查处经办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坚持真理,一身正气。
  “有功于世,无愧于心,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是侯老的人生箴言。退休以后的生活,侯老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传统文化的公益传播事业上,重点推广官德教育,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最好自己----以我的梦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国各地汇报演讲300余场,深受各届干部群众欢迎。
  侯老将“学习”做为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古稀之年,笔耕不辍,每天阅读、书写,并将自己的所感所悟总结出来,形成短小精悍、内涵深刻的短文,中华经典网本着恭敬、感恩的心,收集、整理侯老的短文,并专门开设《侯磊心语》专栏呈现给大家,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让人领悟到侯老42年从政生涯、11年检察官经历、9年退休生活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奉献、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在这里,我们聆听到一位老人的忠告!
  在这里,我们领悟到生命智慧的箴言!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博爱的胸怀,大爱的音律……
  来吧,聆听《侯磊心语》,启迪人生智慧!

中华经典网编辑部
2015年4月1日

 
   
 
fiogf49gjkf0d

                                 两弹元勋邓稼先颂

                                 
隐姓埋名肩重任,
                                 
孤烟大漠建功勋。
                                 
六年克险攻坚路, 
                                 
一朵惊天动地云。
                                 
风雨难移松竹劲,
                                 
沉疴不改赤诚真。
                                 
中华伟岸东方立,
                                 
珍爱和平感念君。

      

 附: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义组织者和领导者,被誉为两弹元勋195010月,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回到国内,投身到祖国的国防建设中。
      

         1958年秋,邓稼先离开家庭,从此在大漠戈壁隐姓埋名达28年之久,从事连家人都不知道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直到1986年他因病逝世时,他的名字才被世人知晓。在他默默无闻的第6个年头,也就是1964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接着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到氢弹的研制工作,按照--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在手里仔细检验,结果受到了强烈的核辐射而身患癌症,过早地离开我们。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并且仅奖励邓稼先10元人民币,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而正是由于有一批像邓稼先这样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中国才伟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诗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落后遭欺刺痛深,
                                 
强民强国首强军。
                                
身离金屋甘清苦, 
                                 
足扎荒原见赤忱。
                                
亮剑神州惊环宇,
                                
飞星银汉震乾坤。
                                 
航天之父当无愧,
                                 
皓月明空有几人。
     

  附: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2009)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有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之美誉,由于他的回国效力,使我国人造卫星、导弹、原子弹等航天事业的发展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钱学森于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从美国回到中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200910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颂怀地质学家李四光
    
                                   
异邦求学岁青葱,
                                  
报国还乡志满胸。
                                  
赫利浮名甘放弃,
                                  
贫油破帽必抛扔。  
                                  
餐风饮露眠荒野,
                                   
展卷描图挑夜灯。
                                   
行路虽难偿夙愿,
                                   
黑泉喷涌巨龙腾。

 
附: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共产党员,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少年有志,一心科技救国,在青葱岁月的191310月,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学地质学。1920年归国,他不计名利,全身心投入到采矿事业上,但在旧中国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新中国成立后,如鱼得水,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他身体力行伏案挑灯、身眠野外,踏遍了祖国的沃野山川,最终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生前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和赞扬。1971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李四光还精通音乐,擅长小提琴演奏,《行路难》是其谱写的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诗赞公安英模任长霞

                                    
也想堂前尽孝心,
                                    
奈何履职少分身。
                                   
柔情总对黎民有,
                                   
铁面常因黑恶沉。    
                                   
十里长街飞白雪,
                                   
千寻嵩岳祭芳魂。
                                    
云蒸霞蔚长空丽,
                                    
血沃中原大地春。

     

 

附:任长霞简介

       

       任长霞(1964—2004),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共产党员,生前系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警察界先进人物,曾被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学习。工作期间,被誉为"警界女神警"。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积累的控申积案。20044142040分,在侦破“1·30”案件从郑州返登封途中,突遇车祸,经医院全力抢救,因伤势过重殉职,年仅40岁。
        

      2004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该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是:霞蔚长空警魂不朽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咏怀劳动模范史来贺
 
                                    
挖掉穷根跟党走,
                                    
任劳任怨拓荒牛。
                                   
仁怀力致千家富,
                                   
明策犹图百业遒。    
                                    
种麦种棉抛汗水,
                                    
吃亏吃苦在前头。
                                   
民心自有量功尺,
                                   
来贺英名史册留。

 附:史来贺简介

   
史来贺(1930—2003)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人,原刘庄村党委书记。上世纪50年代就是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把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是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几十年来,史来贺带领村民先后办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在物资紧缺的年代,这些工厂很快为刘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刘庄基本上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集体经济新格局。
        

      史来贺为了刘庄的发展和群众的富裕吃了一辈子亏。当年,工资高于工分,他拿工分;后来村企效益好,工分高于工资,他拿工资。村民没有全部进新居,他拒绝搬出老平房。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换来的是刘庄群众对党组织的无限信赖,换来的是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跟共产党走,挖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史来贺不变的信念,电影《大地赤子——史来贺》再现了史来贺的先进事迹。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诗赞为民好书记郑培民

                                 
践诺忠诚只为民,
                                 
淡看荣辱与官身。
                                 
倡廉反腐清风袖,
                                
克己奉公赤胆襟。     
                                 情系山乡知疾苦,

                                
足量岭壑落甘霖。
                                
高飞群雁因头雁。
                                 
比翼长空大写人。

   附:郑培民简介

      

   郑培民(1943—2002)原籍河北武安,生于吉林省海龙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员干部楷模,享有“为民书记”的美誉。生前在湖南先后担任过湘潭市委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等职,无论在哪里任职,始终有两个雅号跟随着他,一个是三不书记——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一个是三民书记——爱民、亲民、一心为民。
        

   郑培民是一个高官,却更像一介平民;是一个深爱妻子和儿女的普通男人,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为官数十载,淡看荣辱,两袖清风,从未用权力谋过半点私利,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尤其是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职期间,为改变那里的贫困面貌,爬过最难爬的山,走过最难走的路,去过最穷的村子,住过最穷的人家。为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经常亲自下田示范,有一年,他在连日劳作之后,因体力不支,摔下了三米多高的田埂。但也就是这一年,湘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湘西大山深处的各族人民迎来了自给有余的幸福甘霖。2002年,郑培民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时年59岁。媒体评价: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缅怀人民公仆孔繁森

      

       忠孝双全自古难,

       亲情割舍别家园。

       一腔热血千村路,

        两袖清风父母官。     

       皓月光辉明雪域,

       格桑花艳美高原。

       人民公仆人民赞,

       谱写中华壮丽篇。

      

   附:孔繁森简介

      

   孔繁森(1944—1994)山东聊城人,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到西藏后,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考虑到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结束了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说服家人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孔繁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乡,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因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 四有”书记谷文昌颂

         

       就职东山志向宏,

       为官一任脱贫穷。

     “三农”结伴诚交友,

     “四有”盈怀始至终。       

       金谷满仓生喜悦,

       碧林成海荡清风。

       英魂永在民心里,

       祭祖先行祭谷公。

      

    注:1、三农:为了了解基层情况,谷文昌给自己下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每次下乡至少交三个农民朋友,即:一个老贫农;一位生产队长;一户困难农民,全县400多名生产队长,他几乎都叫得出名字;2、四有: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文中阐述道:“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谷文昌堪称‘四有’干部的楷模。”

      

  附:谷文昌简介

      

  谷文昌(1915—1981)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乡郭家庄人,模范共产党员,干部的楷模。生前曾任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群众将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变成了碧林如海绿水环绕的米粮川,被老百姓誉为“谷满仓”。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基层干部来汇报工作,什么时候都不厌烦;普通群众来反映问题,三更半夜也不嫌弃。谷文昌病逝后,东山县老百姓为纪念他,将他的骨灰安葬在了东山县赤山林场。当地老百姓尊称谷文昌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

      

   习近平总书记撰文称赞谷文昌说“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县委书记”。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诗赞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小车不倒只需推,

       革命征程大步飞。

       解放江南功赫赫,

       根除贫困气巍巍。

       集思广益清泉涌,

       劈岭开荒稻谷垂。

       你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为你树丰碑。

      

  附:杨水才简介

       

  杨水才(1924—1966)河南省许昌县人。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先进典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江南的战斗中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获"人民功臣"称号。1951年年初,杨水才复员回到家乡水道杨村,被群众推选为农会委员,负责治安保卫工作。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他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忍着病痛,带领家乡人民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荒种地,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记共产党员杨水才同志的光辉事迹》,全国各大报纸、各家电台都进行了转载和转播。1969年7月31日,《人民日报》以《为人民鞠躬尽瘁》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评价杨水才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干部,一切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榜样"。

       

    位于河南省许昌县杨水才纪念馆里一幅幅图片、油画,一篇篇文字,陈列的小推车、铁镐、土制水平仪、嫁接剪刀等一件件杨水才同志生前使用过的劳动工具,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杨水才同志光辉的一生。多少年来,这里都是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红色教育基地。

      

   “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干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杨水才同志的名言,在当年广为流传。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fiogf49gjkf0d

       忆参观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咏怀

      

       久久凝眸热泪盈,

       犹看瘦影辛劳行。

       恫瘝在抱思民苦,

       社稷萦怀对党忠。

       治水封沙除碱地,

       倡廉反腐树清风。

       谁言榜样昨天事,

       繁茂焦桐万古青。

      

    注:1、恫瘝在抱(恫瘝:恫,音tong第二声;瘝,音guan第一声。):成语,原意是像疾病痛在自己身上一样,比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2、焦桐:是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后,带头栽种的泡桐树,其中一棵泡桐树是他于1963年春新手栽种,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为缅怀自己的好书记,称这棵泡桐为"焦桐"。如今,其生前倡导栽种的泡桐树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附:焦裕禄简介

      

    焦裕禄(1922年—196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清正廉洁,坚持实事求是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英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展出内容分前言、序篇、神州赤子、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今日兰考五个部分。计版面、照片300余幅,遗物90余件,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到兰考县,2014年3月,他重访兰考再谈焦裕禄精神,并县委书记座谈会上,专门做了题为《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的重要讲话。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版块负责人:汤丽英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1] ... [19] [20] [21] [22] [23] [24] [25]... [71]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唯一官网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官方网站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 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