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性特征的形成与传播
2025/2/10 8:39:10 来源:光明 网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我要评论 【打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经过漫长的历史淬炼及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

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必然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建的文化思想,特别是革命文化思想,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就是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过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性特征的形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不间断;创新性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固步自封、自我满足,而是在不断进步、永不停歇;包容性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来已久的开放性和交往性;统一性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共同精神信念;和平性则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强调的交流合作、和平发展、共同进步,以及维护世界秩序、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价值属性,为其天然的可交往性打下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进步史,也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播史。在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博大的胸怀、深厚的内涵、友善的姿态以及创新的灵魂,赢得世界的接纳和赞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封闭的文化类型,正是其善于和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才在传承发展中逐步壮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共建一带一路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交往的桥梁,连接起文化交流的纽带。共建一带一路,正是源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沟通民心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其伟大构想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理念,彰显了中国对外交往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理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智慧。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文化先行可以起到消除语言与心灵隔阂的作用,进而引起思想共鸣、拉近彼此情感。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随着人类文明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内在的独特魅力和与生俱来的世界性特征,继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为全球治理和人类永久和平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这些共同价值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构筑起中华民族的心灵共同体。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和理念也被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吸纳,在社会治理、经济民生和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在传承创新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绵延不绝、生生不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与魅力,跨越文明差异的鸿沟,滋养着中华文明,丰富着人类文明的形态。正是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性逐渐形成并渐趋成熟。

  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挖掘、传承和创新,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世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事物,而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在国与国交往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魅力的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久的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要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高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文化工作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增强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作者:何洪武,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0 ) ( 0 )  

  相关阅读:
· 儒见 | 喻立平: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 五湖四海学子至 青春逐梦正当时 ——瑞林书院2025年春季开学报到纪实
· 悦读 | 家书里的家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性特征的形成与传播
· 探索新路径 展现新气象 让中华文化符号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璀璨
· 从春节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91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