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遭连阴雨。就在“送走”病重的公公不义,丈夫的爷爷由于年高体弱,于1985年又不幸患了偏瘫,急得长辈们不知所措。“愁也没用,怕也不中,要勇于面对现实”,蒋玉松直言与长辈们协商,为了不影响工作,白天由婆婆、婶婶照顾,晚上她和丈夫轮流伺侯爷爷。常说,人老如顽童,爷爷也是如此。爷爷在白天吃药、打针时易困,处于睡眠状态,也倒没有什么事情。可是一到晚上,老人难以入睡,要么喝水,要么蹬被子。蒋玉松有了伺侯公公的经验,并了解老人的心理,每到这时,她和丈夫便无微不至地照顾爷爷,渴了,便倒水,饿了便上厨房做上老人爱吃的荷包面;累了,便给老人揉揉胳膊捶捶腿;寂莫了,便拉拉家长话,说说知心话给老人解解闷。为了让老人更舒服一些,经常给爷爷换洗被单和衣服,以免生褥疮。这样久而久之,老人家就愿意让孙媳伺侯,一看到玉松在,便笑逐颜开,大有精神,吃饭、睡觉都香甜多了。这一坚持就是八年,直到1993年爷爷入土为安。人生有几个八年的啊!皱纹地爬上了她的额头,弱小的身躯开始渐渐弯曲。她没有任何怨言。
蒋玉松有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她凭着一份热爱生活的激情,凭着那颗纯洁善良的慈心,还影响、照顾、抚养了丈夫的三个弟弟和小侄儿们。在公公、爷爷患病期间,是她和丈夫多次劝阻学业成绩上佳的三弟打消辍学的念头,借钱卖粮供三弟上完高中,考进大学。现在黄垓中学当校长的三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自己之所以有今天,之所以工作有成绩,全亏了嫂子人格的影响与教诲。丈夫家人口多,她知道农村生活的艰难,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主张让二弟、四弟招工进城,学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直到现在三个弟弟和弟媳无不都从心底佩服、感激嫂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