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还认为,对于老人思食之物,若有违阻,意便不乐,可先随意与之,再于将食之际,以方便之言解之,如此则“往往知味便休,不逆其意,自无所损”。 对于老年人的性情,陈氏认为“老人孤僻,易于伤感,才觉孤寂,便生郁闷。”因此,应当经常有人侍其左右,不令寂寞。或择其所好,如书画、琴棋、花鸟、珍奇等,使其赏阅,有所兴趣。至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则应尽力避免,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等等,以免一场大惊,使之气血逆乱,变生他病。 (2)重视起居调摄。 由于年老之人,体力衰弱,动作艰难,百事懒于施为。故陈氏指出:必须“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在起居的具体方法上,书中阐述得非常细致。例如,老人行动不便,因而提出床榻要比一般的低三分之一,以便于下床。老人抵抗力弱,易于感冒,故提出床的三面要设屏风,以防风冷。老人的坐椅也要低些,双足能够接触地面。左右设置栏杆,前面放个茶几,以免老人从椅子上摔下来。至于衣服,不宜宽长。长则在走路时容易绊跤,宽则衣服不着身,不能保暖,所以要窄衣贴身,体温不致散失,自然气血流利,四肢和畅。这些都是照顾老人时需要采取的合理措施。 (3)要注意医药扶持。 陈氏在书中强调根据老人的生理特点来用药。由于老人气血衰,精神减耗,所以不能像对待年轻人那样,既用汤药,又行针灸,欲速则不达,反会危及生命。在进行汗吐下时,应当特别小心,因为老弱之人,出汗多则阳气泄,呕吐会伤人胃气上逆,泻下会使元气下脱,立刻产生危险。所以老人用药,应当采取扶持的方法,只可用温平、顺气、促进食欲、补虚等中和的药来治疗。不要服用别人赠送或在不可靠的地方买来的不知方剂组成性质峻烈的药物。老人在旧病复发时,要根据症状,使用中和的汤药调理,接着采用饮食疗法善后。这些服药原则,即使在现在,也是很适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