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吕问曰。终变否。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已。此又一说也。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仅如筯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筯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仲达曰。某虽言之。朝廷不从。于事何益。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少。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苦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之降福特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谓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河滨。见渔者。皆争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身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当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能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