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品韵端午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2021/6/15 8:59:04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文宣部  浏览:8599  【打印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首童谣唱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640.webp.jpg

身着校礼服的主持人

    614日,又逢端午,瑞林书院师生着汉服,行古礼,在琴韵茗香的氛围里,系彩线,戴香囊,品粽怀古,以一场精致的端午雅集,致敬先贤、祈福安康。

致敬屈原  咏《橘颂》

640.webp (1).jpg

主持人带领大家致敬屈原并咏《橘颂》

640.webp (2).jpg

师生齐诵《橘颂》

640.webp (3).jpg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赞颂橘树,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活动开始,同学们首先肃整衣冠,端身正意,向伟大的诗人屈原行三鞠躬礼。礼毕齐诵《橘颂》,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和敬仰。

640.webp (4).jpg

书院实景拍摄

    端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

    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这种为国家兴亡挺身而出,坚贞求索、不屈不挠的品质,是我们对端午节最广泛的精神寄托,也绘就了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底色。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适逢端午,致敬屈原,是对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最深沉的感悟和传承,是对青年学子最深刻的教育和激励。

抚琴品茗  心自清

640.webp (5).jpg

古琴曲《关山月》

640.webp (6).jpg

古琴曲《穿越时空的思念》

    古琴、茶道,是书院开设的重要国艺课程,在端午这个隆重的传统节日里,自然会当仁不让的展示其风采。

    悠扬的古琴曲,是来自遥远千年的温柔缱绻。《关山月》的慷慨悲歌,演绎的是家国情怀,《穿越时空的思念》倾诉的是百转千回的爱与思念。

    大专班薛喻婕、强文凡分别演奏的古琴古曲和古琴现代曲,为大家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640.webp (7).jpg

茶道展演

640.webp (8).jpg

书法作品展示

640.webp (9).jpg

国画作品展示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叶清风几欲仙,中国是茶的故乡,客来奉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琴棋书画诗酒茶,是古代文人的七件雅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百姓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从古至今,茶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生活。

    中专班郭雲晗和龚依璇展示茶道,张靖愉、李涵煜题笔做书绘画,翰墨伴茶香,一幅优美写意风景,新时代窈窕淑女除俊俏的外表,当拥有一份如此这般的恬静、优雅和内涵。 

巧戏投壶  习礼仪

640.webp (10).jpg

同学们进行投壶比赛

640.webp (11).jpg

输者接受惩罚

    投壶是古人宴会时礼节性的游戏,来源于射礼,即是一项游戏,也是一项礼仪。

    《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我国古代文人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

    投壶,也是书院开设的礼仪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醉翁亭记》中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

    同学们以比赛的形式,展示这项优秀的传统礼仪,以乐嘉宾,以习礼仪,体验我国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晏饮时的文雅与欢乐。

    随着投中了!投中了!的欢呼声,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投壶这一传统益智游戏项目,大大增加了同学们的节日体验感。

品鉴诗词  飞花令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飞花令是古时候筵席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也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是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其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飞花一词就是出自唐朝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飞花令可谓是诗词高手之间的真正对抗,本次飞花令分别以春、月、花、颜色为主题,非常考验同学们的诗词储备。书院开设的吟诵、古诗鉴赏、格律诗创作等课程,为同学们学习诗词、增加诗词储备创造了条件。

    书院曾组织同学们观看优秀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看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们行飞花令时行云流水,将优美的诗词,首尾相连,口吐莲花般娓娓道出,一句句诗词如一朵朵浪花,点缀着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激励着同学们学好诗词,热爱传统文化。

华裳秀典  汉服展 

640.webp (17).jpg

汉服展开场舞

    《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礼仪服章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华服。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是指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

    汉服的裁制独具特点,上衣分裁四片,意喻四季,下裳分裁十二片对应十二月,袖圆相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应地方,背部中缝直至脚踝与人道正直相呼应。天人合一、天圆地方、洒脱飘逸、优雅端庄,体现了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气质,是我国古人非凡智慧的结晶,因此,我国自古被誉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齐胸襦裙

640.webp (20).jpg

女式对襟齐腰襦裙

640.webp (21).jpg

交领齐腰襦裙(左)及交领袄裙

640.webp (22).jpg

交领袄裙(左)与齐胸半臂襦裙

640.webp (23).jpg

对襟齐腰襦裙

640.webp (24).jpg

对襟齐腰襦裙

640.webp (25).jpg

大袖衫

640.webp (26).jpg

齐胸半臂襦裙(左)及对襟齐腰襦裙

640.webp (27).jpg

汉服集锦

    在礼乐的配合下,同学们依次展示了交领齐腰襦裙、交领袄裙、对襟齐腰襦裙、齐胸半臂襦裙、大袖衫等汉制服饰,或手执书卷,或仗剑而行、或手提灯笼、或执团扇,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窈窕淑女,倾国倾城,仿佛穿越千年,款款而来。

趋利避害  戴香囊

640.webp (28).jpg

640.webp (29).jpg

手执香囊祈福安康

640.webp (30).jpg

为师长佩戴五彩绳

    端午凝聚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仲夏时节天气湿热,人们用艾草、蒲叶驱虫驱疫,顺应天时,期盼多福安康。给小孩儿佩戴香包,系五色线,直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取下丢掉,寓意是让大雨冲走晦气和疾病。

    心灵手巧的同学们,在幼教手工课上早已提前缝制好香囊,拿出来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祝愿大家幸福安康。

    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提高了卫生防疫意识,更加注重万物和谐共生。做为国学生,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实际行动,传递祝福,传递爱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40.webp (32).jpg

古典舞燕无歇

640.webp (33).jpg

汉舞礼仪之邦

640.webp (34).jpg

团扇舞烟雨行舟

640.webp (35).jpg

太极扇

640.webp (36).jpg

中专班学生段宁月原创诗词

640.webp (37).jpg

中专班学生王佳豪原创诗词

    广袖飘飘的汉舞,柔美婀娜的古典舞,刚柔并济的太极扇以及原创诗词朗诵等节目,个个精彩,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欢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不知不觉间,活动到了尾声,同学们将亲手制作的软糯香甜的粽子奉到师长面前,分发给同学们品尝,感恩、祝福伴随着粽香在流淌,香香的,甜甜的。

640.webp (38).jpg

640.webp (39).jpg

    此次端午雅集所有的环节和呈现的节目均是结合书院教育理念与日常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加工,是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弘扬。

    对于举办此次雅集的初衷,刘光启院长表示,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瑞林书院将大力挖掘传统节日内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其内涵,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自觉传承和发展,激励同学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监制:李崇哲

主编/撰稿:汤丽英

摄影:瑞林书院媒介组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