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儒见 | 中华传统天下观与时代新人培育
2025/4/21 9:03:44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融媒体中心  浏览:57  【打印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今天,培育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课题。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形成的传统天下观,蕴含着万物并育”“协和万邦的宇宙视野和全球眼光,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和责任担当,蕴含着修齐治平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天下观,不断推进中华传统天下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可以赓续好中华民族的道德基因和血脉,还能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丰厚的道德滋养,为新时代培育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动能。

在远古时期,中国古人将视为世界至高存在,认为人的衣食住行都必须依靠天。天下就是人类的生存世界。但中华传统天下观所理解的天下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正如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所指出的:中国人最喜言天下天下二字,包容广大,其涵义即有,使全世界人类文化融合为一,各民族和平并存,人文自然相互调适之义。天下概念的丰富内涵使得中华传统天下观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广阔的宇宙视野和包容的全球眼光。就宇宙视野而言,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曾经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尚书·泰誓》言惟天地万物父母,将宇宙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将人的使命提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从而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伦理观念。因此,在中华传统天下观看来,人类个体的生命意义与天地大道相关联,参赞化育是人之为人的应有之义。就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传统天下观又是包容的、开放的、和谐的。从《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到《礼记》中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从《周易》中的万国咸宁到《尚书》中的协和万邦,无一不体现着中华传统天下观的格局和气度。

今天我们要培育能够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必须要有宇宙视野和全球眼光。

天地之间有正气,人更是要善养浩然之气,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通过日积月累,养成浩然正气,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有了浩然正气,才有了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气节,才有了苏武留胡节不辱的坚守,才有了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抉择,才有了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骨气。这种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新时代,这种浩然正气就会转化为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使得时代新人在多元价值碰撞中保持定力,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底线,有勇气和毅力去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向困难低头,压不弯,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中华传统天下观对于大同社会的向往体现了先哲的道德责任和人文情怀。《礼记·礼运》中描述了中华传统天下观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家国同构的社会体制使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新时代的青年如能以先辈们为榜样,必会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融为一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去。

中华传统天下观还为我们培育时代新人铺设了修齐治平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恰如璞玉必经切、磋、琢、磨方能成器,时代新人也需经历修齐治平方能成才。平天下是建立在修身、齐家、治国基础之上的。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传统天下观以修身为起点,强调诚意正心的自我完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初心,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新时代我们培育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必须从个人发展着手,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筑牢时代新人发展的精神根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将家风家训融入到和谐家庭建设的过程中,将家庭和谐、邻里和谐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因为齐家是修身的延伸,是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不仅能为个人的成长提供温暖的港湾,也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治国平天下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要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离不开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才能汇聚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伟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中华传统天下观历来讲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研究和践行。如果我们只是空谈理想,而不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袁隆平院士就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他怀揣着把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伟大理想,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田间地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一代又一代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一代又一代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五千多年文明滋养的中华传统天下观,必会化作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磅礴力量,助力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中,培育出宇宙视野和全球眼光、有浩然正气和责任担当、能修齐治平和知行合一的栋梁之才!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