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2005年12月,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的张冬所带的高一(8)班的43名学生制作了500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主题内容是:学生们如何看待社会责任感、爱国热情和家庭感受等问题。
面对着500份调查问卷结果,张冬老师担忧地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如此淡薄”,他的学生在做数据统计时,也发出相同的感慨。
对如何看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问题,有30名学生认为国家观念可淡化,有136名学生认为个人自由无须强求,有229名学生认为应该热爱国家,只有105名学生认为热爱祖国是基本的道德准则。(1月23日中青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耳熟能详,这个成语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出来的。顾先生在《日知录》卷十三中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意为每个普通人都应对自己的国家、民族的兴亡负有责任。
今天,这句话已成为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责任的试金石了。台湾的高震东先生进一步把这句话中的“匹夫有责”明确为“我的责任”。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应该有责任心的。
但乌鲁木齐市70中的这份调查表却有部分学生认为国家观念可以淡化,其潜台词就是可以对国家不负责任。虽然不是多数学生的想法,但其中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倾向却是令人担忧的。
无独有偶,我因为搞课题的需要,也对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发现:主动帮助干家务的仅占15%,去商店要大人陪同者占45%,乘车主动让座者占18%;57%的学生对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责任很不明确。
在对高中生的问卷调查中竟然有8.75%的学生认为:对社会对他人奉献只是一种手段,索取才是真正的目的;48.8%的学生认为生活第一需要是金钱;59.18%的学生主张择业首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