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五经正义》系唐孔颖达等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编撰,初名《五经义疏》,是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儒家经典注释本。
古代经书流传到唐代时,因版本差异、传抄讹误等原因,存在着不少异字别文。而那些注经释义之作,又各持己见,多有歧意。解经者为了阐明自已的主张,往往不惜笔墨,详作解释,致使字多文繁,冗杂难读。贞观年间,唐太宗诏令中书侍郎颜师古校定五经文字,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等撰写义疏,后改为正义。所谓正义,即对经书原有的注释再作注释,以统一异说,便于阅读。
《五经正义》历时近三十年而修成刊行。全书共一百八十卷。其中《周易正义》十四卷,《尚书正义》二十卷,《毛诗正义》四十卷,《礼记正义》七十卷,《春秋左传正义》二十六卷。《五经正义》所采用的旧注(即正注),《周易》为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为汉孔安国传,《诗经》为汉毛公传、郑玄笺,《礼记》用郑玄注,《左传》为晋杜预注。《五经正义》将经与注集而为一,分别注释。先释经,后释注,广征博引,采选众说,并对各派经学家的见解进行了协调折衷。
《五经正义》颁布之后,即作为官方的定本而被各界接受,—直处于独尊的地位。科举考试均以此书为依据。后来成为《十三经注疏》的组成部分。有关《五经正义》的索引,也见于《十三经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