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隋书》为隋唐魏徵、长孙无忌等奉救修撰,属纪传体史书,共四卷。《经籍志》为十志中的一志,李延寿等编,魏微删定。 《隋书·经籍志》系据《隋大业正御书目》和梁阮孝绪《七录》增删而成。所收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部四十类。共著录存书三千一百二十七部,计三万六千七百零八卷;佚书一千零六十四部,计一万二千七百五十九卷。后附佛、道两录。全书有总序、大序、小序四十八篇。总序一篇,置于卷首;四部之后有大序四篇,四十类各有小序一篇。另外,佛、道两类各有一序,未有后序一篇。作者在这些序中,简要说明学术的源流和演变、典籍的聚散状况,以及类目设置的缘由等。在各书之下,则著录书名及卷数,又以扼要的注释,介绍著者简况,间或注明书的内容真伪以及存亡残缺情况。特别是对图书存佚时代的注释,如“梁有”、“宋有”等,很好地反映了六朝时期图书的变化情况,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存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隋书·经籍志》在我国的图书分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自刘歆《七略》首创图书分类目录后,又出现九部、七部、五部、四部等分类方法,而四部分类法多以甲乙丙丁来名部目。《隋书·经籍志》不仅对确定四部分类法起了主导作用,而且标明经、史、子、集四部名称,自此而后,图书目录几乎都依此法而编制。《隋书·经籍志》的历史地位,与《汉书·艺文志》可谓齐肩并重。 清代以来,对此书作研究、补正者有十数家之多,较著名的有章宗源的《隋书·经籍志考证》十三卷,姚振宗的《隋书经籍志考证》五十三卷,张鹏一的《隋书经籍志补》二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