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李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一亿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 寻根溯源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以官职为氏。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赐僚族分支为李姓,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高护氏等改为单姓李氏。出自他姓改李姓。唐时,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张、董、罗和少数民族的鲜于、阿布、阿跌、舍利、朱邪等十六个姓氏的异姓有功之臣被赐姓李。 得姓始祖 李利贞。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断案非常准确,从未出过差错,在当时名声很大。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树的果实)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李姓最初发祥于河南省鹿邑一带。先秦之时已有李姓族人迁居山西、四川等地。汉代两大支系即陇西、赵郡两望族已基本形成,并开始在北方各地播迁。到三国时,李姓族人已迁居到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已迁至今宁夏一带,向东南已迁居至今江苏、江西,向南已迁入今湖北,向西南已迁至今云南。魏晋南北朝时,已是全国的大姓。至唐代,统治中国达三百年之久的李氏作为国姓很是显贵。李姓大举南迁也始于唐代,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唐初,李姓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姓族人有的在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是最早的入闽者;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又有不少李姓族人迁往南方;第三次是黄巢大起义至五代,因中原长期动乱,又有不少李姓族人入闽在莆田、晋江定居。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南迁的结果,使李姓族人开始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而且远播海外。明清之际,李姓族人已广布全国各地,真可谓泱泱大族,枝繁叶茂。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可逾百分之十八,而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不足百分之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