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姓氏合一
2009/7/29 17:17: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中华经典网  浏览:4246  【打印

fiogf49gjkf0d
    西周以前,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30个,所谓祝融八姓,即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又据《晋语四》载,黄帝25子,得姓者十四人,为12姓,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女吉、囗、依。而《左传》亦载,西周只有20姓:姬、姜、子、姒、芈、嬴、己、偃、女吉、祁、隗、风、曹、厘、任、姚、女云、董、归、允。其中隗、允分虽属古代少数民族亦狄、西戎之姓。顾炎武在《日知录·姓》中说,春秋时代,本于五帝的姓为22个:妫、姒、子、女吉、姬、己、任、风、嬴、祁、芈、曹、女云、董、姜、偃、归、曼、熊、隗、添、允。近代梁启超易举出姚、戈、庸、荀、嬉、囗、伊、酉等姓。
由上可知,从有文字记载直至春秋战国,中国的古姓的数量只有30个左右。但经过春秋战国,短短的四五百年时间,中国的姓骤然多了起来。仅汉代《急就篇》不完备的统计,汉代已有单姓127个,复姓3个,共130个姓。以后历代修之姓氏书,都有所增加。至明代已增至4600多个。从姓氏的发展演变考察,姓氏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氏改姓。
    三代,姓、氏有别,直至春秋尚未改变。到了战国,由于分封制度及宗法制度的发展,人口的不断繁衍,各诸侯国与卿大夫分出去的支族也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氏”难免有雷同,于是产生了“复氏”。复氏的产生是人口激增、支族增多的必然结果,说明宗法制度已难以应付支族繁杂的局面。这也要求一个新的姓氏制度的诞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制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郡县制”使得天下没有了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也没有了各自的分土。原先用来代表贵族身份的“氏”也失去了以往的光彩,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与先前用来别婚姻的姓没有什么区别。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