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宝鸡热捧《弟子规》
2010/7/12 6:05:20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世泽  浏览:2653  【打印

fiogf49gjkf0d

“中华传统文化宝鸡首届公益大讲堂”被誉为“在救人”

全国政协委员、叶剑英元帅之女凌孜女士在宝鸡大讲堂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叶剑英元帅之女凌孜女士在宝鸡大讲堂作报告

  7月8日至11日,当古城陕西宝鸡街头扯起一幅幅“欢迎参加中华传统文化宝鸡首届公益大讲堂”横幅时,宝鸡人悄然发现,宾馆门口出现了列队迎宾的义工,不厌其烦地发出了一句句“老师好!您辛苦了”的真诚问候,并抱以深深的九十度鞠躬!当你再步入大讲堂门口时,还会发现参加听讲的上千人更是呈现出一片弯腰鞠躬场景;当四天的讲堂结束时,参会的无论是授课者,听讲者,还是义工,都是在依依不舍中含泪惜别。不知情的人也许会发懵,这是怎么啦?用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话说,就是“宝鸡被《弟子规》了”!

  中共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龚晓燕介绍说,此次中华传统文化宝鸡首届公益大讲堂是“书香陈仓、文明宝鸡”全民读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宝鸡西建公路工程集团承办。

  大讲堂在全体齐声诵读《弟子规》中拉开帷幕,之后举行了升国旗仪式。随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顾问、叶剑英元帅之女凌孜致开幕词。宝鸡市领导张民义、乌永陶、龚晓燕、蔡元兴、陈靖劳出席讲座。这次为期4天的公益大讲堂,承办方邀请了张发、张瑞、刘克成、田永胜、李宝库、任登第、丁嘉丽、刘余莉、尹维祖、靳雅佳、王希海等16位专家学者以及文艺工作者,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谐家庭、企业与社会的构建等论题进行阐释。

  宝鸡市政协主席张民义在致辞中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融汇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是建立信念的力量和源泉,是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举办宝鸡首届公益大讲堂正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一次极好的教育和学习。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全社会群众敬老爱幼、爱国爱家、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共克时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提供强有力的人文环境支撑。

  干部不学《弟子规》,一不留神被双规

  几日演讲中,无论是山西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分局局长张瑞、中央党校年已80高龄的任登第、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授刘余莉,还是中央文明办调研信息处处长田永胜,都讲到领导干部如何带头践行传统文化。其中,尤其以海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张发作的主题为《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 扎下守规矩的根》的报告,令人震撼。张发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讲述了在海南省监狱推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效。他旁征博引,从当今社会教育孩子的方法、人际交往的技巧、党员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并结合海南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几位在服刑公务员的案例,向全国公务员发出“干部忽学《弟子规》,一不留神被双规”的警示。

  张发说,服刑人员因违法犯罪入狱,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违法犯罪,而根源却在于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在监狱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正是想探索更多更丰富的途径,从更深层次弥补这些缺陷。往细处讲,服刑人员由于失去了人身自由,亲情常常是牵绊和困扰他们心灵最敏感的因素。通过孝道教育,可以触动他们心中最柔软、最脆弱的情感部位,从而产生共鸣,有助于改善服刑人员特别是职务犯罪人员的改造态度,缓解他们因入狱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激发其内在的改造动力。

  他表示,“三岁看老”,小孩要从小教起,往往一句富含人生哲理的古训便决定了他一生的成长。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忽略了这一点,监狱以法制教育为主、传统道德教育为辅,用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改造。

  宝鸡西建集团董事长冯西见告诉记者,海南省监狱管理局这一课补得好!我们希望它能扎扎实实搞下去,而不是流于形式!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光辉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举世无双的宝贵遗产,把这些文化瑰宝继承下去,传播开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国人不学《弟子规》 一不留神犯错误

  在大讲堂上以《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为题赶来宝鸡参加授课的吉林省白山市教育局局长纪砚秋认为,是男人就应当学好《弟子规》。除此之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幼学琼林》等经典启蒙读物也浓缩了传统文化在做人做事等方面的精华。他通过记者向全社会呼吁:初中以下的学生必须在学校认真学习中国传统的启蒙学。初中以上的青年、壮年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特别是全国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补上这一对职业帮助很大的课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要温习启蒙。这样整个社会的道德和法制建设才有基础,诚信才不是空中楼阁,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在会上,记者了解到,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有一个特殊的美称:“孝官儿”。一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孝子,二是他多年从事孝道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主张。从民政部副部长兼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李宝库的工作反而更忙了——他研究孝道文化,逢人就讲孝道。他说孝顺的人应有“三心”。李宝库认为,有感恩心才有道德心,有敬畏心才不会胡作非为,有进取心是成就事业的保障。

  理直气壮讲孝道。李宝库说,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在书写过程中把“老”字的下半部分省略了。孝字的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父慈子孝,十分和谐。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是一颗永远闪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我们应当还孝的本来面目,理直气壮地加以提倡。

  孝与不孝全在一颗心。李宝库说:“一个孝顺的人应该具备有‘三心’,即感恩心,有感恩之心才有道德心;敬畏心,有敬畏心才不会胡作非为;进取心,这是成就事业的保障。一个人孝与不孝全在一颗心,这和个人的文化程度没有关系,而是和受到何种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其实自己做一个孝子不值得说。我母亲今年84岁,现跟我的弟弟妹妹住在山西老家。自己有时间都会去关心母亲,每周打电话给她已经形成一个习惯,每回出差也会跟母亲‘汇报’,让母亲放心。”

  孝是道德水平的核心。李宝库说,我对宝鸡的印象非常好,这里环境优美,城市建设好,又是一座古城,公民素质也不错。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公民道德水平,道德水平的核心则是孝。敬老孝亲应该在每个市民中间形成自觉认知,要带着感恩的心,做一个懂礼貌的人,与周围人处理好各种关系,通过自己的行为,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的人,这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是有好处的。孝道教育扎得越深,公民素质就越高,城市的文明建设才能持久,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手记】

  笔者正写稿时,此次组委会秘书组张安堂先生打来电话说,没想到,一场看似平常的讲座,居然引来大家强烈共鸣:来听讲的一位本想离婚的,听课第二天就请爱人来一起听,晚上夫妻俩和好如初;一位对待父母像仇人的听课者,听后第三天,见到父母赶紧跪下,两泪横流地说过去做错了,发誓今后要好好待父母,用行动说话。还有像正想与邻里报仇泄愤的放弃了,并主动坦言错在自己等等,很多。掀起了一股真学真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洪流。张安堂还说,中共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龚晓燕在这四天中,不仅专门抽时间到会上听课,还做了大量笔记。她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是一种创新,并提出以此次大讲堂为契机,把组委会设在宝鸡市文明办,作为宝鸡市“书香陈仓、文明宝鸡”全民读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常设平台,吸引全民参与,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为构建和谐宝鸡作贡献。(余杰)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