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王文彬
2012/4/11 17:56:41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chuan  浏览:1929  【打印

fiogf49gjkf0d
他今年85岁,从亲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担起了一个沉甸甸的承诺:照看好烈士墓。寒来暑往,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他像珍爱生命一般守护着烈士们的忠骨,传承着不朽的精神。 他叫王文彬,河北昌黎县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王文彬倾诉着内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没有碑啊,村里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里,我都80多岁了,万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无名烈士墓?” 他说:“为了革命,战士们死在这儿都不在乎,护他们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这儿也不在乎。” 清明节期间,王文彬老人给前来扫墓的学生讲英烈的故事 【阅读提示】  他今年85岁,从亲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担起了一个沉甸甸的承诺:照看好烈士墓。寒来暑往,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他像珍爱生命一般守护着烈士们的忠骨,传承着不朽的精神。他叫王文彬,河北昌黎县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镜头一】  一位老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挪到墓碑前。摸出一方帕子,颤抖的手轻轻地擦拭着墓碑上的浮土,泪水又一次在老人的眼里充盈。老人一下一下地小心擦着,宛如当年他为那些牺牲的烈士们擦拭脸上的血迹。   整整一个冬天,因为腿疾,河北昌黎县汪上村85岁的村民王文彬(上图。姜涛摄)没能下炕。在一个暖和的日子,老人的女婿王云旗要推着老人到屋外透透气。“去看看烈士墓吧!”老人悄声嘱咐女婿。   63年前,是王文彬亲手安葬了23位解放军战士。   1948年的一个深夜,解放军急行军的步伐打破了汪上村的静寂,22岁的王文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解放军战士。他知道,来了解放军就是来了救星,年轻的他迅速投入到为解放军服务的行列。   为了方便给解放军带路,王文彬搬进了村长家。向邻近的小营村卫生所送伤员,熟识路线的王文彬跑在最前面;解放军战士“大个儿” 侦察敌情,王文彬和他一起接近敌人的防线,枪声响起时,“大个儿”一把摁倒了懵懂的王文彬;仗打起来了,王文彬爬到战壕边为战士们送饭;晚上坐在炕头儿上,王文彬和战士们一起喝小米粥,一起憧憬着解放后的好日子。   然而,王文彬看到了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战斗中,连长夏凤翔牺牲了,战士王玉琴、朱兴山又倒下了……眼瞅着这些刚刚还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王文彬泪流满面。   擦干了眼泪,王文彬接受了又一个任务:和村民徐玉田、张福庆、王亭山一道安葬烈士。 烈士的遗体被抬到村东的洼地。近处枪声还在持续,敌机从头顶掠过,向村庄不断扫射。炮火声中,王文彬替连长抹去脸上的血迹,掸去了战士们身上的土、鞋上的泥,战士们的军装虽然带血,但都被整理得整整齐齐。他们把每一位烈士埋葬好,在每一座坟茔前竖立起一块木牌,木牌上镌刻下他们的姓名。   “把烈士的墓地照看好”——这是部队首长的嘱托。“烈士们没有等到过好日子的那一天,他们的死是为了我们穷苦人”——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嘱托,王文彬的生命中注入了一份守护的职责。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