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如果你是固定资产超亿元的老板,你是否会回到贫穷的老家? 即便回老家,你是否又会担当起代领乡亲们致富的重任,把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最大的事业? 他拥有6家门店、经营着6个皮草品牌,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他也是芍药村的村支书,把家乡父老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他叫王文忠,一个不普通的亿万富翁,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他个人出资418万元兴建了学校、村民活动中心和医疗中心,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北京医院输液的王文忠来不及办理出院手续就立即赶回村里,组织了一支15人组成的“芍药村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迅速赶往灾区一线,出资36万元购买灾区急需物资,个人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 2010年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灾,他四处联系给灾区捐款打井……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文忠 芍药村的领路人王文忠 来源:CCTV 在芍药村蔬菜大棚内,王文忠(右)与村民察看黄瓜长势。 来源:新华社 芍药花开吐芬芳 1980年,王文忠入伍来到第二炮兵某部。当兵5年,他一直是一名过硬的思想和技术骨干,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等职,3次受嘉奖,3次被评为施工先进个人,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 1985年退伍后,王文忠一边打工,一边寻找致富机会,逐步成为享誉北京雅宝路的皮草商人,成了芍药人心中的骄傲。 2007年 6月,20多名芍药村的乡亲来北京恳求他说:“文忠啊,你快回来吧,你再不回村,老少爷们就要拄着棍子要饭去了!”接着,镇领导也多次邀请他回村当个带头人。 “自己是一名党员,家乡不富,再有钱也觉得脸上无光。”这个时候他决不能袖手旁观。 2007年9月21日,王文忠只跟公司副总作了交待,对妻儿谎称到南方联系业务,独自一人从北京回到芍药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这副沉重的担子。 “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乡亲们做事来的,我绝不拿不沾不贪村里的一分一厘!” 在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王文忠说话掷地有声。 治穷先治根。他开始筹组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把老党员发动起来,把青壮年召集回来,逐步建立健全民兵连、治保会、文明办、妇联、妇代会、共青团、青年突击队等,制定了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干部选任、财务管理等20多项制度,激发了班子活力。 紧接着,他大刀阔斧搞建设。上任不到一年,他个人出资垫资数百万元,修了两条进出村的水泥路,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新盖了学校、医疗中心和新村部,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在村前村后种上了芍药花,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既要“输血”,更要让大伙学会“造血”。 2008年初,大地还没有解冻,王文忠组织村里一帮年轻人踏上了去北京的旅程,在雅宝路参观了三天。 回村之后,王文忠趁热打铁,相继成立芍药村裘皮服装、大棚种植和林地养鸡3个合作社,成立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党支部,村里人均收入增了两倍。还在环村道路两旁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环卫队,建起了村民休闲健身广场,成立了文艺队、锣鼓队、秧歌队,评选本村好儿媳、举办劳模大会…… 大伙观念变了、干劲足了,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变化。芍药村党支部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王文忠本人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文忠(右)在指导村民种植棉花。来源:新华社 “让父老乡亲都富裕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 他在北京雅宝路上拥有6家门店、经营着6个皮草品牌、固定资产超亿元,却于2007年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担任村支书。他把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最大的事业,把家乡父老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他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 “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是想回报社会,为乡亲们做点事。”在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王文忠说的话掷地有声。自任职以来,他个人出资418万元对芍药村进行了街道硬化和环境绿化,兴建了学校、村民活动中心和医疗中心,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王文忠查看大棚蔬菜。来源:中国军网 “村容村貌的改观还不能从根本上摘掉乡亲们的穷帽子。只有群众富裕了,日子才能有奔头。要实现富民目标就要发展经济。”他运用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引导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带领群众创建了芍药村裘皮服装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林下生态养鸡合作社,并独创了“8+2”的脱贫致富模式:把入股的30户村民分成3个小组,10户人家结成一组,其中8户是既有钱又有劳力的家庭,2户是村里比较贫困的家庭,他们没钱但可以出力,入体力股,年底平均分红。让富户帮穷户,在致富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 在王文忠的带领下,芍药村从过去当地有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成为河北省的文明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500元增加到5000多元,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王文忠还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北京医院输液的王文忠来不及办理出院手续就立即赶回村里,组织了一支由他任队长、15人组成的“芍药村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迅速赶往灾区一线,并出资36万元购买灾区急需物资,个人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 2010年,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灾,他四处联系给灾区捐款打井,给云南省云龙县团结彝族乡捐款10万元。玉树地震发生当天,他率领芍药村18名党员、带着30万元的物资奔赴灾区,奋战了八天八夜。 20多年来,王文忠为社会捐助的资金超过千万元。他说,“自己有经济条件了,就应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用自己的能力和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我的理想就是想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身体力行,让芍药村和父老乡亲慢慢地脱离贫穷、贫困,让他们都富裕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王文忠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第一线。来源:求是理论网 灾难中:谱写出藏汉一家亲的大爱之歌 2010年4月14日中午,从电视里看到青海省玉树发生7.1地震的消息,王文忠放下饭碗迅速赶到村委会,紧急召集全村党员开会,不到半小时,一支由18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芍药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组成了。这个在军队的大熔炉里锻造过5年的老兵,有着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无论是退伍后经商,还是被村民请回村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果敢作风。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晚上,他带领的芍药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就赶到灾区一线,突出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了抗震救灾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同时,抗震救灾精神更成为芍药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支柱。三年来,他带领全村把一个多年上访的穷村乱村,发展成一个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靠的就是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王文忠(左二)在玉树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时因高原缺氧晕倒。来源:新华社 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要赶赴玉树灾区的消息一传开,芍药村一下热闹起来,年轻的主动请求参加突击队到前线,年长的和妇女赶来向队员们问候和鼓励,更多村民则是捐款捐物。玉树——芍药村虽然相隔数千里地,藏族——汉族虽然肤色语言不同,但此时,灾情把汉藏同胞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民族团结,共渡难关”,在王文忠的倡议下,突击队救灾行动的横幅很快制作完毕。14日晚9时,这支准军事化的突击队员全部身着迷彩服列队登上了村里包租的中巴车,带着全体村民的心愿急速驶往北京。 为了不在途中耽误时间,王文忠在车上不停地用手机联系战友、朋友,一面了解灾情的最新进展,一面落实在西宁市购买抢救工具、救灾物资和包租车辆等事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无情,中华有爱。他的义举和精神感动着每一位接到电话的人,他们纷纷放下自己的事情为突击队提供帮助。青海普生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甫生先生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全公司人员按照王文忠的请求连夜为突击队筹备救灾物资。筹集30万元的物资,若在平时可能不算什么,可在救灾后方的西宁,这几天大小商场几乎都掏空了。机场外排满了等候装卸救灾物资的各种车辆,兰西公路上一队队满载着帐篷、食品、药品等急需物品的车辆在警车的护送下向着玉树急速驶去。此时,大家只要听说是为玉树救灾筹物资,二话不说,就一个字“帮”。 灾后,由于飞往西宁的机票已十分紧张,他们只能分两批飞。为了队员们的安全,利用登机前的间隙,王文忠抓紧联系医院,为每名队员进行了体检、购买了50万元的人身保险、注射了防疫疫苗、购置军大衣物等自备用品。 青海玉树灾区,惊恐中的孩子有了依靠。来源:求是理论网 15日下午两点半,王文忠带领第一批队员一下飞机,就和蔡总加紧采购,应急灯、千斤顶、撬杠、铁锹等工具,以及棉被、军大衣,食品、矿泉水等。商店一家一家地跑,物品一批一批地凑,他们愣是赶在第二批队员到达时筹备妥当了价值30万元的满满三卡车救灾物资。16日凌晨两点,随着王文忠一声命令“出发”,车队向着玉树疾驶。 西宁到玉树有800多公里,驱车要走18个小时,一路的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特别是从大野马岭到巴彦客拉山,这段山路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处达到了4828米。这对于第一次来到这样高海拔的突击队员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队员们忍受着剧烈的高原反应,但是没有一声怨言,没有一个人退缩,氧气袋总是推来让去,要留给最需要的人和最关键的时刻。实在难受时,他们就停车短暂休息。 一路上,王文忠不停地给队员讲解藏族同胞的信仰和习俗,要大家帮助灾民,特别是帮助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不仅要懂的施救,更要懂得施爱。“身在苦难中灾民最需要的是关爱,这时多一个人能同他们站在一起,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和鼓励。”他的话激励着队员们的爱心,大家一面交流着汶川大地震时在绵阳救灾的经验,一面合计着怎样在玉树开展最有效的救援,使芍药村全体村民和广大农民的爱心化作灾民渡过难关的强大精神力量。18个小时的途中颠簸却成了他们最好的战前动员。 经过47小时的星夜艰苦跋涉,他们于16日晚20时终于赶到玉树震中结古镇。强震过后,昔日美丽的藏族古镇成了一片废墟,令人惊悸心酸。灾民们多已安置在临时搭建帐篷里,有的还是席地露天。突击队迅速赶到结古镇最大的灾民安置点——格萨尔广场,30多岁的藏族姐妹措毛从王文忠手中接过蔬菜和食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扎西得勒!扎西得勒!” 王文忠向衡水市道德好人援助基金捐赠。来源:河北文明网 倡导发起道德好人援助基金 爱心无疆界,奉献伴人生。12月3日,衡水市道德好人援助基金成立大会隆重召开,“好人有好报”上演真实感人画面,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晓勇出席成立大会,并为首批获得援助的四位道德好人发放了道德援助金。 长期以来,该市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志愿服务和道德建设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了林秀贞、王文忠、王晓勋、吴殿华等多位重大典型人物,感动全中国,衡水也因此被外界誉为“道德高地”。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为全市人民竖立了行为的道德标杆,引领了见贤思齐、见义勇为的社会新风。 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晓勇同志向王文忠回赠牌匾。来源:河北文明网 一些道德好人在为社会付出、为国家做贡献的背后,也有着为人所不知辛酸苦辣,面临着众多的现实困难。好人应该有好报,好人应该不吃亏。怎样才能在社会上树立“好人有好报”的正确价值导向,引导更多的人“为奉献者奉献”、“向献爱心者献爱心”,形成“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关爱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衡水市成立道德好人援助基金,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王文忠向道德模范发放援助金。来源:河北文明网 道德好人援助基金由衡水市志愿者协会主办,由全国道德好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枣强县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倡导发起,由衡水市道德模范、道德好人、文明市民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人员共同组织、共同创立、自我管理资金筹集,开展爱心奉献等活动。王文忠同志向衡水市道德好人援助基金捐款20万元,作为道德好人援助基金的启动资金。按照援助基金使用办法,衡水市志愿者协会在会上向衡水市第一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安平兴贤村农民农民王小芬,衡水市第一届孝老爱亲首先模范,深州市大冯营乡傅家庄傅情情,衡水市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楷模、饶阳县文明办主任刘学良,全国道德好人、武邑县紫塔乡西桑村薛秀芹等每人发放援助金一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