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刘国江,中共党员,1965年4月出生,吉林省九台市人,1982年10月入伍,1994年12月复员到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税局工作,1995年在长春市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毕业,2004年被评定为高级工。 2003年被长春市国税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长春市老龄委评为“孝亲敬老之星”;2005年被长春市国税局评为“国税十杰”。 我听到的最美的声音,就是老人们发自内心的一声声“好儿子”。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刘国江:让爱照亮每一天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工人刘国江 2006年7月23日,星期日。刘国江惦着85岁的孤寡老人邢淑凤,照例抛下家务往长春市东站十委益寿院赶,顺手买了只老人爱吃的道口烧鸡。 “邢妈妈身体还好吧。”刘国江进门的一声问候,让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坐在老人的床头,刘国江边给老人喂烧鸡,边拉着体己话。一旁不知情的人好生羡慕:“您老真好福气,有这么个好儿子。”其实刘国江与邢淑凤非亲非故。 无论是长春国税系统,还是益寿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说起刘国江的爱心故事总是一串一串。 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1997年3月的一天,刘国江到位于长春市郊区的羊草沟乡看望朋友,路上发现两间破土屋在寒风中摇晃。他进去一看,只见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破旧的被窝里发抖。看到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却孤苦伶仃,他忍不住泪水盈眶。 征得当地村委会同意,他把老人背回家,并连续跑了几家养老院,终于找到了以热情服务出名的东站十委益寿院。刘国江先为老人交了3个月的生活费,又买了崭新的被褥、内衣内裤和毛衣毛裤。 当老人看到刘国江把开水吹凉,把药片放到手心时,禁不住哭了:“我这辈子还没享过这么大的福。”刘国江也哭了,一声“妈”脱口而出:“今后不会让您受苦了。” 从此,刘国江负担了老人每月500多元的生活费和医疗费,并三天两头地去给老人送日用品、水果、糕点,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整理衣物、梳头,给老人按摩腿脚。2002年老人临去世时说:“有国江这么个好儿子,我这辈子活得不冤了。” 2006年1月29日,除夕。太阳刚落,刘国江就和妻子拎着和好的面和拌好的饺子馅,来到长春市东站十委益寿院。 30多位老人正站在楼梯口等着他。“单位有事,我来晚了。”刘国江一边说,一边按东北“沾喜气”的习俗把买好的新袜子递给老人们,随后就开始欢欢喜喜地张罗着包年夜饺子。饺子煮好,刘国江和妻子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卧床的杨玉华、温祥老人跟前,一个一个地喂他们吃。 享受着“儿子”的孝敬,老人们个个吃得香甜,笑得开心。这已是刘国江多年的习惯,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除夕夜,刘国江都是这样在益寿院陪着老人们一起度过的。 “能使老人们孤寂的心得到爱的抚慰,我多跑点腿、多受点累也是快乐的。” 不仅除夕,一年100多个节假休息日,刘国江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这里的每个房间住着哪位老人,哪位老人有什么喜好,他都一清二楚。特别是每到重要的节日,他都要买些水果或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们。在益寿院,遇上哪位老人打针、吃药,他就坐在老人身边陪着,有时一熬就到深夜。老人需要住院只要被刘国江赶上都要背出大门。 “这些年我们这些老人多亏了国江的细心照顾,他比我们大家的亲儿子还亲哪。”75岁的王振远老人的话道出了老人们的共同心声。 10多年来,益寿院的老人们走了一茬又一茬,刘国江把这里的每位老人们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生活上给予无私的资助,精神上给予真情的慰藉,孩子能给父母的,他都努力地奉献给老人们。就这样,刘国江照顾了100多位老人。刘国江说:“我听到的最美的声音,就是老人们发自内心的一声声‘好儿子’。” 长春市东站街道十委社区敬老院院长袁淑清感慨地说,10多年来,她亲眼目睹了刘国江和老人朝夕相处的一幕幕感人情景,每逢年节都要给他们买吃的、用的,还经常陪着聊天,让那些老人们开开心心。他是敬老院老人们最想念的人,最受欢迎的人。 “让爱温暖每个角落” 10多年来,刘国江给益寿院的老人们花了多少钱,他自己也从未统计。而他爱心捐助的事,同事们都能说出几件。 2001年,媒体呼吁向患白血病的儿童顾小青捐款,他送去了800元钱;2002年9月,见义勇为英雄胡广胜受伤住院,他送去了水果和身上仅有的500多元钱;2003年2月,听说长春34中学几位学生困难得要辍学,他把刚领到的1000元工资悉数捐出;印度洋发生海啸灾害,他当即捐出1000元。每次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他总是排在队伍的前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