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菲夫妇对女儿“希望”最后深情一吻(资料图片)
“当习总书记出现在道德模范的接见现场,热闹的会场一下就安静下来了,大家都激动万分,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们争先恐后的去跟习总书记握手,特别幸运,我真的跟总书记握上了手,感觉他的手特别的厚实,特别的软乎。”事情过去将近半个多月了,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晓菲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场面时,仍激动万分。看到眼前这位神采奕奕的女性,有谁能够想到,过去的一年,她经历了多么深重的痛苦和艰难的选择。
“女儿离开我一年多了,每天我尽量让自己忙起来,让工作占据整个大脑,没有时间去回忆。再说,我们社区有6000多人,我主要负责社保工作,天天得走家入户,这也让我感觉到特别充实。”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哈达办事处接官厅社区,王晓菲这样告诉记者。去年的6月9日,她2岁大的女儿希望不幸离世,之后,小希望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之一。
2010年,女儿希望的降生为王晓菲的家庭增添了不少的喜气。然而,欢喜尚未散去,灾难接踵而至——女儿出生第4天就被诊断出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瘫。有人劝他们放弃,与其人财两空,不如趁着年轻再要一个。王晓菲拒绝了。女儿是她10个月的孕育,是藏在她心里最美的梦,是一条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生命。这位年轻的母亲决定,即使牺牲再大,也要尽一切努力来挽救自己的孩子。
从此夫妻俩开始了艰难的求医之路。从住进医院开始,钱就像打开开关的水龙头,“哗哗”地向外流。几个月过去了,钱花了不少,小希望的病却没见一丝好转。为了能方便女儿随时就诊,她和丈夫在赤峰市医院附近租了一处房子,平日里,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照看女儿。每逢农忙时节,他们还要回老家帮助父母种地。夫妻俩吃稀饭啃咸菜,鲜菜很少吃,更是几个月不闻肉味,只为给女儿省下治病的钱。平时走在路上,看见别人扔下的矿泉水瓶、饮料瓶,夫妻俩就攒起来卖钱。在他们眼里,攒下一分钱,女儿的生命就多一丝希望。为了给小希望治病,家里已经是负债累累,能借的全借了,能卖的全卖了。一个曾经幸福的家庭风雨飘摇,举步维艰。
作为母亲,王晓菲的心里比谁都苦,她说,有一段时间,她害怕进病房,害怕见到女儿,害怕在某一个时刻突然传来坏消息。她不敢上街,即使走在街上,也不多看街边的行人,怕看见别人牵着孩子温馨的画面。在梦里,她无数次梦见小希望好起来了,她激动得哭了,哭醒之后,她发现这又是一个梦。
王晓菲说,有一次,她在电视剧中看见一个小女孩因患肾病急需进行器官移植,父母的无助和焦虑的心情深深地打动了她。王晓菲对丈夫说:“如果孩子有一天不行了,咱们也将女儿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去挽救其他患者的生命。”2012年6月9日,小希望再也经不住痛苦的折磨,生命走到了尽头。妈妈王晓菲为她办理了器官捐献自愿书,赤峰市医院也立即开始准备手术。
在小希望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为这个小生命,也为这个坚强的家庭深深鞠躬致敬,手术当天的晚上,小希望的器官就被送到了急需的病患那里,两个生命为此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目前两名患儿术后状况良好。王晓菲说:“与其让孩子最后只剩下一把骨灰,还不如把器官捐献出来,救救别的孩子。”能挽救两条人命,在王晓菲心里就是在做最大的善事,她觉得女儿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一个普通的农户家,花了20 多万元治疗费,欠下了10 多万元的外债,当媒体主动提出想要帮助希望的父母,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捐款或者为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时,王晓菲立刻拒绝了,“我们还年轻,可以养活自己。”
如今,在赤峰市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王晓菲在社区工作,丈夫在外打零工,俩人依旧在出租房里过着平静的生活。谈到以后的日子,这位坚强而又伟大的母亲表示,她会将习总书记的嘱托牢牢地记在心上,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行善行,发善举,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将互助友爱的精神带到每一个角落。(王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