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孝”原本“自然之道”[连载一]
2009/8/28 14:28: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中华经典网  浏览:6409  【打印

    在甲骨文里,“孝”字是这样的:“     ”,多么象一个长着长发的,面向左的老人;在金文里,“孝”字写做“     ”;在篆书里,“孝”字写做“     ”,上面一个长发老人,下面一个孩子。整个“孝”字是一个老人按着一个孩子的头,下面的孩子扶持着上面的老人。整个字形生动地描绘出“孝”字的丰富内涵。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尔雅》云:“善父母为孝。”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为畜。”     一部《孝经》把“孝”提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高度,把“孝界”定为贯通天地人三才的根本。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立元神》归结为;“孝” 是天意决定的——“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不可一无也。”他认为天与人是合一的;天通过孝与悌这一天经地义的自然法则创造万物,人通过礼乐等活动来成就万物。在今天,我们用辩正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分析。这里的“天”,不是“天皇玉帝”,而是整个大自然;这里的“天生之以孝悌”也不是“玉帝旨意,”而是自然存在的客观规律;这里的“天人合一”,在今天看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与大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自人类走出原始森林之后,在相当长的漫漫旅途中,在雷电风霜、天敌大火......面前,只是匍伏在大自然脚下的奴隶。在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使人们日益意识到新一代的成长离不开老一代的抚育,而老一代的善终离不开新一代的照料。客观上说,它是个人得以存活、成长;也是整个人类得以延续、发展的最基本的行为,也是人性的本然。正如孟子在《孟子.尽心章句上》所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对人性初始体验的这种感悟和深度开掘使我们远古的祖先一致认同了“孝”的概念。因而,自然而然地被认为这是人类道德的最基本的规范。这个认可,并不是某个“先知先觉”的圣贤清晨一觉醒来突然的“天才发现”,而是人类全面总结了长期以来生活的体验。对“孝”的实施履行,不是出于任何人的教诲,不是迫于外力的强制,而是人类遗传基因善良本性的天然形成,乃大自然发展进化,新旧交替过程中的自然法则,乃天经地义。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