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栏目分类
感悟分享
·我的分享
·个人日记
·我的忏悔
·传统文化论坛
问题交流
·综合问题
·家庭生活
·教育子女
·传统文化论坛
·经典教育学习
在线留言
  今生有幸---亲耳聆听王财贵教授的《论语》讲习 返回上一页
 changqian 分类:我的分享  2013/5/22

 

2013年3月初,从季谦中心网站获知王财贵教授在4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讲习《论语》的消息后,我即刻就决定要去参加。去年看到《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视频,我就被教授对读经教育的阐述所震撼,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读经教育理论,并要求自己理性的进行批判分析,这半年多的时间,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我为自己选定了一个值得毕生为之努力的事业----儿童读经教育。
 
后来看到教授关于读经的初衷和愿景的一段话后,我为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了,教授的一席话真正道出了所有做读经教育的人的心声,教授如是说:
 
天下有没有一件事,既是为人,又是为己;既是为己,又是为人?若有,那或许就是教育这件事了。而教育之事,在当今时代中,依然是迷茫烦恼的渊薮,甚至是障人慧命的山头。理想中的教育,应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应是”不急而速,不行而至,无为而成“的事,所以,我选择了读经的教育。读经,不是我去教人,而是依托圣人去教人,我只是一个传播者,一个媒介质,左手从古人接过经典,右手交给下一代。而这种工作,一方面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业,但它同时又是我自己所喜好的事。何况当经典从左手流到右手之际,我既让别人受益,也同时让自己受益了,于是我的喜好就更广大深沉了。
 
4月15日是王财贵教授《论语》讲习的第一天,我很早就来到了中华书局会场,教授在讲习正式开始前表示:自己要通过讲学为文礼文教基金募款。我当时有所留意,心想如果中心经济有困难,我一定要尽力去支持。之后4天的讲习,我每天都沉浸在儒家那种和平中正的人生态度中,自己的心灵不断的被圣贤的人格境界所洗礼。内心的那种激动和对教授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除了敬佩还是敬佩。教授的循循善诱,使我慢慢的从滔滔的波流中露出头来,从此再也不愿随波逐流,从此以一个儒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怨天,不尤人,只问自己做的够不够多,够不够好,不问自己得到什么回报;只问自己的诚实是不是够真够深,不问别人是不是理解和接受;像孔夫子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可为而为之。
 
讲学最后一天,我找到北京季谦中心周语欣主任了解了一下中心的经济情况。周主任告诉我,因为之前的运作思路问题,中心自建立以来一直经济非常困难,每个月都在为下个月的经费问题发愁。不是大家的理想不够,要知道在北京房租,人员工资都是很现实的问题。现在中心已经调整了思路,正在逐步建立自给自足的造血功能,所以让我不要担心,两年后中心就会好起来了。据周主任测算,中心这两年内的运行需要500万资金。听了周主任的话,我就暗下决心回去以后要尽自己所能为文礼文教基金募款,让教授和中心人员不要为钱所困,能够无后顾之忧的去推广读经教育。
 
回到家我跟我所在公司共好纺织的同事一起,先后给文礼文教基金募集了一些资金,我知道这是杯水车薪, 但是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以后会坚持不懈的为文礼基金募款,发动更多的人来推动季谦教育中心的持续发展。读经教育的推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石家庄长谦学堂 贾秀芬
                  2013年5月11日

浏览(3449) 评论(1)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心生园按摩 盼盼
2013/7/14 20:46:34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changqian的其它分享:
   暂无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