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栏目分类
感悟分享
·我的分享
·个人日记
·我的忏悔
·传统文化论坛
问题交流
·综合问题
·家庭生活
·教育子女
·传统文化论坛
·经典教育学习
在线留言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 返回上一页
 huang 分类:个人日记  2014/10/21
诸位大德、老师! 慈悲慧鉴: 《弟子规》总共可以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叙。指出《弟子规》这本经典是讲圣贤人的教诲,我们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悌,接着要做到谨慎和诚信,再进一步要做到爱护一切人,并要亲近和向有仁德的人学习,做到了以上的这些立身行事的行为,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学习圣贤的经典。 这一段总叙述把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了求学和为人处事的基本纲领。我们所以选择儒家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纲领,是因为儒家讲的“道、德、仁、义、礼”等理论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并且教导我们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学习和遵守这些原则作为我们乃至全世界人的行为准则,小则可以让我们自己家里人过的快乐和充实,大到全世界人都可以过的快乐和充实,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和睦相处,则人人都是处在天堂,天下可以大同。 第一、 入则孝 在此节中,提出了一个学佛最为根本的问题----孝。中国古代有言“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孝”。因为它是我们的性德流露,父母怀胎十月,一朝生产,数年抚育,可以说是恩重如山。为人子者,若不能反哺而尽孝,则同禽兽何异。而佛学之修学更是把这个“孝”摆到了首位。我们都知道净土宗修学的三福之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把“孝”提到了最开头,那么我们更深一步看,三福所讲的十一句归根到最后,就是第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连父母都不能孝顺,如何能奉事师长,对众生又如何能做到慈心不杀,慈心不杀做不到,十善还是空的,第一条都做不圆满,那后面二条更不用说了。 所以世尊入灭前,特意来到忉利天,住了三个月,为母说法,为众生示现“孝道”。因此《地藏经》被誉为佛门之孝经。虽然众生本来是佛,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是如果不从“心地法门”开启,则永远无法恢复。而开启“心地法门”的钥匙就是“孝”。 第二、 出则弟 在此节中,为我们提到了“如何奉事师长”的问题,也就是第一节中对父母之孝的拓展。把孝扩展到对待师傅长辈以及亲人。要知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师长为我们的是慧命,其恩更重。 我们累劫以来,在六道中,头出头没,孤苦无依,今生今世,能得闻佛法,就相当于佛陀亲自授课教诲我们。所以我们的第一老师是佛陀。其次,虽有佛法却不得明师指点,我们亦会盲修瞎炼,白费光阴,所以我们第二老师是上净下空老和尚。佛陀和恩师的慈悲使得我们能有如此殊胜的因缘学到此此大法。我们敢不好好学?我们深深知道,无论是佛陀还是恩师,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哪里需要我们的点滴回报,他们需要的是我们“依教奉行”,欣慰的是我们能“往生西方、早证菩提”。因此我们不但要做到尊敬长辈师傅,更要把它拓展到尊敬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正如普贤菩萨十大愿望第一条所讲的“礼敬诸佛”。 而佛法的修学,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拓宽心量。其实哪里是什么拓宽啊,我们本来的心量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现在迷了,心量变的很小很小了,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个“我”,而其实这个“我”是假的,为了一个假“我”我们造种种罪业,心量变的越来越小,这多不值得。因此“出则弟”告诉我们在修学佛法的同时一定要放下这个假“我”,这就是见惑中的第一惑“身见”,我们都知道身见破了,放下,其他四见自然能破,所以要破见惑,首先在于断身见,就是这里说的放下这个假“我”。 第三、 谨 在此节中,提出了一个关键字“谨”。要知道我们的本性本来是“谨”的,现在为什么不能了呢?正如《三字经》上讲的“习相远”。习性让我们失去了“谨”,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人人表现出来的是“浮”是“躁”。还美其名曰与时同进,与时接轨,却不知道如此下去,真的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人亦非人。佛法修学最重戒律,虽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现在是末法,戒律还需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人,经典上讲的“五浊恶世”,与古时候比较,现在社会的污染,毒害不知道要重多少倍。如果一个学佛之人,不重戒律,不能用戒律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则很快将被这个“五浊恶世”所吞没。不要说学佛没有成就,估计连为人善终都将无法得到。 所谓万事万物都有其“道”,学佛之后,我们更加明了,所谓的万事万物不过是“心现识变”,而此地所说的“道”便是心性之道,就是性德。我们随顺性德自然能万事具通,万物具备,不假方便。而如果我们随顺自己的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就是前面将的“浮”是和“躁”,那不但修学佛学没有成就,连世间法都会一无所成。所以“谨”是自性流露,虽然我们现在改过迁善,一开始会感觉到累,需要忍受,但是久而久之性德自然流露,也就变的“法而如是”了。 第四、 信 “信”字自受用则为自信,他受用则为信誉、信用。 首先我们学佛修正自己的行为,需建立信心,就是自信。尤其是我们净土法门,要想成就,古大德告诉我们需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又说“往生与否在于信愿之有无”还告诉我们“信为道元功德母”。可见“自信”之重要。佛法修学重要是断疑生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信”,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五力第一条讲的就是“信根”和“信力”,要怎么样在算“信”,必须是这个“信”有根了,有根才能发出力来,才能不被一切境缘所动摇。才能谈的上后面的“进根”和“进力”(就是精进)。 其次,我们学佛之人,诚信相当重要。我们可以看看五戒和十善,都把不“不妄语”放了进去,如果妄语则信便没了。学佛贵在真诚,印光祖师说过“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说的就是“诚”与“信”。恩师在十个法印中首先提出的是“真诚”,而这十法印,一即十,十即一,要想清净必须“真诚”,要想慈悲必须“真诚”,总之学佛若没了诚与信,那学佛便是空了。 现在的人,包括我自己,以前根本没有“信”可谈,谎话天天说,也就不觉得是谎话了,骗人天天骗也就不觉得羞耻了。知道学佛后,接触了《弟子规》,才真正晓得,以前的我真是迷惑颠倒啊,羞耻全无,更别说学善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发心改过,做真诚、信用之人,但是这么多年来的习气,还是会时不时的出来,无意间又会那谎话出来,因此现在的我,还在随作随忏,一个谎话的念头出现了,马上用佛号转掉,争取用一年的时间把妄语从根本上消除。 第五、 泛爱众 学佛学到究竟处,便是恢复自性,觉了实相。而佛与凡夫之区别也在于此。佛陀是觉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凡夫则是迷惑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什么是真相,佛法上讲“实相”?“万法皆空”是实相,“万法一如”是实相。“万法一如”就是讲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是我们“心现识变”的,确切的说,是一体。 而我们凡夫之所以从佛位退到如此地步,就是不明了“万法一如”,“众生一体”,有了妄想,有了分别,更严重的是有了执着,执着什么呢?“我”,一个假“我”就把我们害成这样。现在我们明了了,一切众生一体,我们该如何做呢?就是《弟子规》里提到的泛爱众,“泛”是广泛,表示没有界限,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对象,“爱”是“慈悲”,这里需要做到的是四个慈悲中的“佛缘慈悲”就是经典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生和我是一体,犹如我是头,众生是肢体,那么我们对众生的爱,也就是慈悲自然是没有原因的,没有条件的,“法而如是”。如此这样便能破了坚固的“我执”,才能入佛门。 第六、 亲仁 亲仁就是佛门讲的亲近善知识,佛陀现在不住世了,什么是我们的善知识呢?经典是善知识,明师是善知识。所幸的是,我这辈子都遇到了,虽然说我们现是末法时期,但是我觉得能依经典和明师修行,就和佛陀在世一样,只要我们能依教奉行,经典告诉我们不能做的绝对不做,经典告诉我们应该行的绝对去行,我想我们就是生活在世尊正法时期。不管是“五浊恶世”也好,只要我们心地清净,污染、境缘如何又怎能影响的了我们。 第七、 余力学文 《弟子规》在学文上提到了一个宗旨,那就是恩师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大家都知道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无边的法门,不是佛法有异,而是众生根性不齐。《法华经》上佛告诉了我们真相“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可见我们要想成就,必须选择一门适合我们根性的法门,长时间的熏习。因为佛法是内学,讲到究竟出,佛法并不是让我们学到什么,相反是让我们舍掉,把不觉舍掉,本觉自然现前。而舍掉不觉,谈何容易啊,这是我们生生世世,累劫以来的习性,这是长期熏成的,所以我们学佛,也需要长时间的熏习,通过熏习佛法把习性祛除,恢复我们的本性。而一门深入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所有的精力去长期熏习。所以古大德常说“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末学:黄中建 敬上!
浏览(4044) 评论(0)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huang的其它分享:
· [传统文化论坛] 了凡四训学习报告  2014/10/19 15:47:48 评论(0) 浏览(3433)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