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雪域高原之光
个人主页
 
分 享
 
问题交流
 
好 友
 
留言板
   
<<返回列表 | 上一篇 下一篇
建议把农历十二月初一确定为:中国昆剧艺术节
发表于:2011/8/14 分类:传统文化论坛 浏览(3282) 评论(0)

 

 

                  建议把农历十二月初一确定为“昆剧节”或“昆曲节”或“昆腔节”

 


一、顾坚、魏良辅、梁辰鱼三位伟大的戏曲家

二、明代四大声腔

三、昆剧(昆山腔)的发展历程

四、中国戏剧(中国戏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浙江温州、浙江杭州、江苏昆山

五、“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六、建议把农历十二月初一确定为“昆剧节”或“昆曲节”或“昆腔节”

 


一、顾坚、魏良辅、梁辰鱼这三位伟大的戏曲家

    在昆剧(昆山腔)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戏曲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三位伟大的戏曲家就是:顾坚、魏良辅、梁辰鱼。

    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昆剧鼻祖。顾坚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元朝末年,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剧之雏形。因此,顾坚是昆山腔(昆剧、昆曲)的创始人。因而,昆剧(昆山腔)的诞生地是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

  魏良辅(1489—1566),南昌府新建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人,明代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退休,流寓于江苏太仓。魏良辅流寓江苏太仓时,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与太仓、昆山一带的本地声腔进行了梳理和融合,创造出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展委婉的“水磨腔”——昆山腔(昆腔)。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魏良辅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昆曲鼻祖”,昆曲(南曲)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梁辰鱼(1519——1591),字伯龙,昆山(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人,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对于昆山腔的传播作用巨大。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梁辰鱼曾从魏良辅学习昆腔,并和音乐家郑思笠精研乐理,推广昆腔。梁辰鱼创作的以昆腔演唱的《浣纱记》传奇剧本,对于昆腔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梁辰鱼的作品吸收了元杂剧的成果,《浣纱记》的情节比史书上的记载和有关的历史传说更加丰富。梁辰鱼对推广和改革昆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梁辰鱼祖先为当地望族。他生就异相,身高八尺,疏眉虬髯。虽然很有文才,却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曾作《归隐赋》,以表隐居志向。喜欢与有理想、有抱负或是有奇技异术之人交往。梁辰鱼能写善唱,声如金石。当时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曾登门造访,可见梁辰鱼名望之高。

    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浣纱记》首先是一出苦涩的爱情悲剧,《浣纱记》又是一出沉重的政治悲剧。《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共45出。《浣纱记》是写春秋时吴国与越国互相攻伐,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与臣下忍辱负重,得赦返越。又用范蠡之计,向吴王夫差进献浣纱美女西施。西施入吴后,离间吴国君臣。后越国反攻,吴国败,夫差自杀,吴国遂亡。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而去。在这个历史故事中,寄托着作者对明王朝的不满、忧虑和自己的政治理想。梁辰鱼的《浣纱记》影响非常深远,第一次成功地把“水磨调”昆山腔用于舞台,并且开拓了昆山腔传奇借助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领域,对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明代四大声腔

    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其中:江苏昆山是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浙江余姚是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故乡))。这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三、昆剧(昆山腔)的发展历程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在今江苏省的最南端,昆山位于苏州与上海之间,昆山位于苏州以东、上海以西。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6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腔”属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其中:江苏昆山是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浙江余姚是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故乡))。这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剧是在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剧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昆山腔)的创始人为顾坚。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昆剧鼻祖。顾坚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元朝末年,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剧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腔。江苏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梁辰鱼对推广和改革昆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昆剧的上演剧目中,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其次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世后代。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剧的唱腔柔婉细腻、华丽流畅,非常好听!有“水磨腔”之称。昆剧艺术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许多地方剧种,如:京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同时,昆剧还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中国戏剧(中国戏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浙江温州、浙江杭州、江苏昆山

    中国戏剧(中国戏曲)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戏剧艺术(中国戏曲)正式诞生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代文学代表是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包括散曲、杂剧两种。杂剧,是一个完整的戏剧剧本。杂剧在元代的出现与繁盛,标志着中国的戏剧艺术在元代正式形成。实际上,中国戏曲(戏剧)的诞生,比元杂剧更早。中国早期的戏曲,叫“南戏”,“南戏”诞生于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距今已有880年的历史。南戏产生于浙江的温州,因南戏发源于浙江温州(又称永嘉)一带,故“南戏”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除此之外,“南戏”还有“永嘉戏曲”、“温浙戏文”及“戏文”、“南戏文”、“南词”、“南曲”等称号。“南戏”在浙江温州(永嘉)诞生后,很快向南北各地流传,受各地方言及民间曲调的影响,衍变为“四大声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其中,昆山腔(昆剧)的影响是最大的。中国的许多戏剧剧种,如:京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昆山腔(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同时,昆剧还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在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史上,浙江温州、江苏昆山这两个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浙江温州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源地,浙江温州可称之为“中国戏剧之源”或“中国戏曲之源”或者“中国戏剧发源地”或“中国戏曲发源地”;而江苏昆山是昆山腔(昆剧)的发源地,可称之为“昆剧之源”、“百戏之源”。此外,浙江杭州在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宋末年,中国戏曲(南戏)最初在浙江温州诞生,以后传入浙江杭州,南宋时,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南戏”(“温州杂剧”)就从杭州传向全国各地,而后又形成了“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因此,在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史上,浙江温州、浙江杭州、江苏昆山这三个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昆剧自从诞生以来,到了十八世纪后,昆剧逐渐衰微。到了解放前时,昆剧几乎成为绝唱,昆剧几乎濒于灭绝。1956年,浙江昆剧团创作出了新编昆剧《十五贯》,并在当年在北京演出,引起极大轰动,竟至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毛泽东主席两次观看《十五贯》,周恩来总理也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周恩来说:“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发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一度濒临灭绝的昆剧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

    况钟(1383—1442),靖安(今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人,明代著名廉官。永乐四年(1406年)为靖安县吏。明宣宗宣德五年(1425),况钟被举荐任苏州知府。上任后况钟惩奸吏、裁冗员、减重赋、废苛捐、平冤狱。况钟为官廉洁刚正,深受苏州百姓爱戴。正统五年(1440年),任职期满回京,临行前写诗与苏州百姓话别。苏州万余人联名乞求况钟连任。皇帝准奏,况钟以正三品按察使衔留任苏州又干了四年。况钟为官廉洁,三餐饭食,仅一荤一素;身居简室,未铺设华糜之物。正统七年(1442年),况钟卒于苏州知府任上,年六十。况钟去世之日,苏州百姓痛哭罢市。他的灵柩从运河运回故乡时,十里苏堤之上站满了祭送哭奠的人群。以后,苏州1府7县都建况公祠,百姓家中均立况钟牌位祭祀。后人将其文稿编成《况太守集》。1956年,昆剧《十五贯》上演,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推荐观看,况钟的廉官之名响誉全国。 


六、建议把农历十二月初一确定为“昆剧节”或“昆曲节”或“昆腔节”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议为中国的国粹——昆剧设立一个节日。因为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因此,建议把农历十二月初一确定为“中国昆剧艺术节”,简称为“中国昆剧节”或者“昆剧节”,也可以称为“昆曲节”或者“昆腔节”。

    因此,建议把农历十二月初一确定为“中国昆剧艺术节”,简称为“中国昆剧节”或者“昆剧节”,也可以称为“昆曲节”或者“昆腔节”。

 


  2007年11月11日   
细菌战史实宣传志愿者  韩广文 

 

<<返回列表 |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暂无评论
评 论:  登录 注册
 
   
 
  其它分享  
建议让2012年成为“复兴中华文化伟大运动”的开端之年
建议中秋节放假七天(农历八月十三————八月十九)
农历改称华历、春节改称华年、春节放假20天方案
建议把“补天节”和“华侨节”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关于促进中华统一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建议把六月十日设立为:革命女侠节、女侠节
农历改称汉历、春节改称华年、春节放假20天方案
建议把农历七月二十四确定为:水利节、江堰节、灵渠节、运河节
建议把农历正月二十确定为:中国20大国粹节、国粹节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邮箱:zhjdorg@163.com 咨询电话:0311-86991907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楼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