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老人言(浏览3539次)
价格:29.8元
商品简介:
扫一扫 订购资料
联系方式:18503113351   李老师     联系QQ:在线咨询
购买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B座5层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女诫》:女人一生必读的良箴

☆孙中山云:“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

☆古德云:“闺闯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女诫》是一本只有1800多字的小册子,它是东汉时期著名女史学家班昭专门针对女子所创作的一部道德教育书,是我国最早的女德教育教材。

☆女德就是女子的道德教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祖先给了我们淳淳良善的女德教育,这就是女子如何能够获得生活幸福的源泉。

☆“王化出自闺门”,即一个国家的教化出自于闺门,闺门是女子出入的门户。“家利始于女贞”,家里要是有利,始于女子的贞,德。所以自古以来,有贤才,得先有贤子,有贤予呢?得先有贤母,有贤母,得先有贤女。


《女诫》学习心得内容简介
古人云:“闺闱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又云:“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由此可见,~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社会的和谐,女德至关重要。

《女诫》一书,为东汉班昭所著,原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科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直是历代女子德行教育的良箴,后被列入“女四书”之首。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贤淑女性,其父班彪、兄长班固都是大史学家。班昭继承父兄之志,续写并完成了《汉书》这一比肩《史记》的史书。班昭本人常被召人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她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本书是陈静瑜老师对《女诫》的学习心得。陈静瑜老师,开风气之先,在中华大地上,把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女德教育,切实落实在生活上,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宣演东汉班昭的《女诫》,使女德教育蔚然成风,影响至为深远。其敬慎卑,弱、温婉贤淑的风范与行持,诚为广大女子学习效法之典范。于此世衰道微的当今之世,此乃扶挽狂澜的至善之举。女德教育,在中国历史的漫漫岁月里影响深远,其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子孙的贤良,也影响着国运的昌隆与社会的和平。深愿此书的出版能唤醒人们对女德教育的认知,从而得以昌明世道,共创太平。

作者简介

陈静瑜老师,1972年出生于四川,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学位。2000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法律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此后还获得国家注册律师、证券分析师、高级黄金分析师资格。陈静瑜老师早年从事金融行业,2006年自创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一职。

陈静瑜老师现任大连鸿祥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及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经济贸易发展工作委员会培训师。

陈静瑜老师自2008年接触传统文化,得益于经教的熏习,她立志弘扬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个人和家庭获益。陈静瑜老师曾于2009年8月在大连举办了首届“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大型传统文化公益论坛,随后应石家庄、新郑、无锡、河南周口等各地政府精神文明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邀请,在各地论坛上汇报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在2010年香港首届“亚洲精神启迪企业家论坛”上,作了女德汇报。2010年末至今,陈静瑜老师仍在各地论坛进行女德和教子的学习心得汇报。


《女诫》学习心得 目录:
《女诫》原文

学习《女诫》的意义

第一讲  原序

第二讲  卑弱篇

第三讲  夫妇篇

第四讲  敬顺篇

第五讲  妇行篇

第六讲  专心篇

第七讲  曲从篇

第八讲  和叔妹篇

附录:《闺阁女四书集注》版

     《女诫》原文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学习《女诫》的意义

 

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能有这样殊胜的因缘,大家一起来学习《女诫》,真的是非常感恩。女德,可能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听起来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我记得前两天有一位老师还问我说,什么叫女德?

女德是什么呢?女德就是女子的道德品行。在今天的社会里,可能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话题,更多的人是关注如何赚钱,如何提高自己在社会的名望、地位。女子多关注于自己的家庭是否更幸福,生活指数是否更高?但是这些幸福源泉却没有人去注意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祖先给了我们淳淳良善的女德的道德教育,这就是女子如何能够获得生活幸福的源泉。

我在这几年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心得,也多次在论坛和讲座中和大家分享,我应很多朋友的邀请来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女诫》。《女诫》是一部只有1800多字的小册子,是东汉时期班昭专门对女子写的的一部道德教育的书,是我国最早的女德教育的教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其实是很重视女子的素质教育的。为什么呢?因为有这样的话——“王化出自闺门”。“王”是国王的王,“化”是教化的化。一个国家的教化出自于闺门,闺门是女子的出入的门户。“家利始于女贞”,家里要是有利,始于女子的贞德。所以自古以来,有贤才,得先有贤子;有贤子呢,得先有贤母;有贤母,得先有贤女。归到根上,还是母亲,母亲很重要。那么好母亲是怎么来的呢?是教出来的。在今天的社会中,为什么会忽视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一讲我们来探讨学习女德的重要意义,我从三方面来跟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就是现代的女子不明白自己的本分是什么。所谓“敦伦尽分”就是女子在社会上,在家庭里,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责任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她自己不晓得,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怎么做。所以《易经》上有一句话,“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这句话现在很少有人提,但是它就指出了男女的不同,就是在传统文化的五伦关系中,第一伦“夫妇有别”。那“别”在哪呢?就别在《易经》里指出来的这句话,一个在于“外”,一个在于“内”。外,由男子来承当,是指男子在外承担一家的经济重担;内,由女子承担,由女子培养家族的下一代传人。而内比外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女子的使命是是“相夫教子”。“相”是帮助的意思,就是要助夫成德,要把先生的德行给助长起来。我们要想一想,自己要是没有德行的话,怎么能够去成就别人的德行呢?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你自己都还不知道,还是懵懵懂懂的,怎么能知道别人的问题所在呢?更别说去指导别人了。教子就是善教儿女,两个比较起来,“教子”比“相夫”还要重要。什么叫“相夫”呢?什么是善教儿女呢?我们现在也在教,但是把儿女都教成什么样子了呢?将来长大父母头疼,进到学校老师头疼,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如何叫善教呢?首先我们要有教育的能力,自己要有道德、要有学问。所以一个女子的使命,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别”是非常重要的,“内”比“外”还要重要。像一个国家一样,可以没有对外的外交,但是绝对不可能没有对内的管理。家庭是这样,社会呢?国家呢?都是这样。

《易经》后面紧接着这句话是“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家庭要有威严的家长,那就是父亲和母亲。在一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妇,他们之间的关系,要依据伦常而行,只有这样家风才会端正,家风要是端正了,那么天下也就安定了。这句话里有很深很深的含义,也包含了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其实是很简单的,我经常跟人说就是四个字,一个“五伦”,一个“五常”。“五伦”是让你明白,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五种关系,所有的关系都不会出离这五种。“五常”是自己修行的五个根本。“五伦”第一个是父子有亲,第二个是长幼有序,第三个是夫妇有别,第四个是君臣有义,第五个是朋友有信。“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我们一条条来看。首先,我们说说什么叫父子有亲。亲的含义是“没有分别的”。这种“没有分别”里面说明了什么呢?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是不讲任何条件的,这是一。第二,父与子之间的情意是要理智的,是要有智慧的。我们现在是不讲条件,比如说父亲很有钱,可以无条件的地给儿子买很多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他是没有智慧的,不依据理智的,完全是依据情感的,这种对孩子的溺爱,完全就放纵了对孩子的教育。所以传统文化里讲的古代的“父子有亲”,它有很深很深的含义。如何把这个学透了,也就能够明白什么叫“父慈子孝”。父亲怎么慈,母亲怎么慈,我们在后面的《教子篇》里会讲到。“慈爱要不至于姑息”,就是不要放纵;“严厉要不至于伤恩”,对孩子太严不要伤了恩情。现代人不学习,没有智慧,把握不好分寸尺度,这个就比较麻烦。

第二个是长幼有序。长幼有序讲的是在家里,兄弟姐妹之间有怎么样的伦理的顺序,正如《弟子规》里讲的“兄道友,弟道恭”,要守住自己的本分。

第三个是最重要的,就是夫妇有别,夫妇有别实际上讲的是夫义妇听。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女德教育里曾经有这样的一段话,形容女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治天下首正人伦”,就是想把天下都管理好,就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摆正了。“伦”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正人伦”要首正夫妇,也就是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五种关系里最重要的一种,这个关系要是明确了、摆正了,其他的关系都很好正,它是核心。正夫妇这一伦,要首正女德。也就是说在夫妻关系之间女子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在家里不安定的、闹事的、抱怨的、挑起是非的、主动要离婚的,女子为数不少。女子要是心很定,家里就会比较太平,像一个定海神针一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夫义妇听也是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听是“从”的意思。但是现代社会,有些人一提起古代的女德,第一概念就是女的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个不好,压抑女权,对女人不平等,一棒子就打死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的地认为它错了。在古代的女子教育中,听是在义以后,也就是说“夫义,妇才听”。丈夫义表现在哪里呢?对妻子有情义、对朋友有道义、对父母有恩义,在情义、道义、恩义上,都能够遵循祖先的教诲去行事,都能够“有仁、有义”。所谓“仁爱、仁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自己就能够想到别人。“义者,循礼也”,循是遵循、符合,就是做事情是符合道理的,而不是依据自己的感情来行事的。在这种情况下,做妻子的要完全去听从先生,去辅佐他在外面成就事业,在家里帮助他教育好后代,以承续他的事业。否则先生忙乎了一生,到第二代就没有人了,你是帮助他家里培养接班人的,这个就很重要。这种情况下,作为妻子,怎么可能没有地位呢?怎么会得不到丈夫的尊重呢?这是不可能的。先生对自己事业接班人的教育者、管理者一定会非常重视的、一定会非常尊重的。你说的话丈夫是要考虑的,因为这会影响他后续的事业。所以在一个家里面,如果把夫妻关系搞明白了,搞清楚了,家里的经就比较好念。常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个难念就难在女子“理不明、事不透”,做的时候稀里糊涂,所以就容易缠绕在家事中,就把家业给羁绊住了。夫妻,尤其是女人,要是把这个关系搞明白了,这个家就像个家了。

这个家怎么才能像个家呢?家要有四个元素,就像房子,建起房子,至少它要有四面墙吧?要有四个柱子吧?是哪四面呢?第一要有家道,第二要有家规,第三要有家学,第四要有家业。四面一围起来之后,这个家就一定有家风。家风善,这个家就存续的得长,百年基业,就能够延续下去。家风不善,所谓富不过二代,早早就断落了。

什么是家道呢?这个“道”,就是一家人要有道德。我们说得最简单一点,最明了一点,家里的人要积德、要行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经常学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篇经典是《太上感应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夫妻组成一个家,怎么样让这个家能够不断的地积福,不断的地免祸,懂得趋吉避凶,做女人的,要明白这一点,要自己身体力行,领着孩子、引导丈夫去行善,去不断的地去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看《了凡四训》,袁了凡的妻子每天都会帮助丈夫积德行善,有一次袁了凡发现妻子给孩子们做棉袄,用的都是不好的棉絮,就问为什么?妻子回答道:“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钱财,多做一些棉袄帮助那些贫困的人家。”袁了凡的命运能够发生转变,从短寿到长寿,从无子到有子,这也离不开家中贤妻的帮助。所以自古以来,贤妻乃家中一宝,好的女子正己化夫,育子成才,能改变一个家,乃至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有德行、有学识的女子能够把家推到良善的大道上,这是最简单的道。说白了,什么是道?《大学》有很多论述,符合人性、符合自性、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按照这个去做,就是在道上,不按这个做,就不在道上。所以在古代,“德”,“道德”的“德”,它是通“得到”的“得”。也就是说,你按照自然规律、按照人的自性、本性去做,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你不这么做,就得不到。这就是家道。

什么是家规呢?就是祖先留下的《弟子规》。谁是弟子呢?我们都是,我们是老祖宗的弟子,我们是古圣先贤的弟子。我有一次听蔡礼旭老师的课,蔡老师就说,你这个“陈姓”是谁的后代呢?舜的后代,尧舜禹汤的“舜”的后代。当时我自己就觉得很惭愧,自己没有舜的德行,也没有任何学问。那再过几百年、几千年,是不是我们祖先的德风、祖先的学问就会丧失殆尽呢?我们做后代的是无颜在九泉之下去面见祖先的,这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所以自古以来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话。谁是老人?我们的祖先就是老人。我们现代人自以为很聪明,说现代不需要老祖宗的那些教诲,那些教诲不合时宜了。是不是这样啊?我们祖先他的智慧,他的精神财富,完全是跨越时空的,真的是这样。因为它是符合人性的。只要是人,本性里的东西永远都是一样的。通过文言文的传递(文言文本身它不像语言),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它完全保留了祖先的意思。我们只要一学就能够明白,就能够懂,然后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很简单。前两天我就很感慨,我们现代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是快餐式的,教两句,马上孩子就得给背出来,没背出来特着急,都教了四、五遍了,怎么“父母呼”这一句就背不明白呢?后来我回头看《养正遗规》里的教子篇,就明白了,我们的教法错了。因为我们的祖先教孩童的启蒙教育不是这样的,不是像我们这样,读了一遍马上就让他背,而是反复读、反复读,读到自然而然他能够成诵的时候,他自己就完全记住了,符合他的自性,不需要强迫。一开始我教我二儿子,他三岁,比如教了一段,我就很想让他背,他就很烦,也背不下来,又很着急玩。这个周六、周日,我就拿个小本跟他面对面一遍一遍的地读。在古代,比如连续读十遍,基本上就能够自己背下来,那是悟性很高、天分很好的孩子。有的可能得读一百遍,才能背下来,也没有关系。结果大概是十几遍吧,他自己就完完全全的地背下来了,很自然。今天早上坐在车里就自己开始“入则孝……”,从头到尾,琅琅上口。所以我有的时候真是很惭愧,我是硕士毕业,但是哪怕是博士毕业,祖先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精华、经验给全部抛掉了。自己用属于现代的方式方法教孩子,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你会烦闷、苦恼,这很正常。

第三就是家学。一个家要有读圣贤书的学习氛围,绝对不能是以吃喝玩乐为主。到暑假了,张罗孩子国外旅游、国内旅游;平时怎么琢磨孩子越吃好吃的,营养越好。我们现代人的这些理念真的是需要好好反思。真正的营养不是来自于大鱼大肉,绝对不是这样子。粗茶淡饭、心态平和、清净快乐,这就是最好的营养。天天吃鲍鱼、海参,但是天天生气、烦恼,也很麻烦,身体不可能好,很多人都是这样。富贵人所以得富贵病,糖尿病就是富贵病,最后什么都不吃了,就让你回归粗茶淡饭。所以一个家最好的营养就是学问,有学习的氛围。从妈妈开始,妈妈少一点逛街的时间,少一点美容打扮的时间,少一点出去游乐的时间,少一点打麻将的时间,就能够领着孩子,哪怕每天读一点,功夫就在于能够日积月累。昨天我在学古文的时候,《淮南子》里的一篇文章就说,人都知道学习是有益于自己的,学习可以对自己有利,但为什么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呢?就是在于“嬉戏”两个字。“嬉”是玩耍的意思,“戏”是戏闹的意思,一嬉戏就荒废了,叫“业精于勤荒于嬉”。你每天不觉得,荒废一点,不知不觉等到孩子长大了,想领他学,已经没有机会了,可能他也就完全不听你的了。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所以现代社会,应该从我们女子做起,从每一位母亲做起,真正把心放平,真正去学习,不要不爱学习,妈妈不爱学习是很糟糕的事情。你看很有成就的人,他的母亲基本上都是比较爱学习的,懂得一些道理的。你靠自己去悟有一定难度,这是家学。

最后才是家业。家里有道德、有规矩、有学问,才能够成就家的事业。事业虽然不一样,但是扎的根基都是一样的。现在讲的事业也是快餐式的,快速的地发财,赚钱。但是没有人会想到,赚钱之后怎么办?昨天我儿子就说了一句话,说妈妈你看这个车很好,我长大了买了给你坐好不好?是不是很孝顺啊?我说不是,我们学传统文化有四个字,叫“德不配位”,反过来就是你德得配位。车是很好,它代表这个位置。那妈妈反过来问你,你的德行能不能配上?我这句话说完了,我大儿子就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自己跟我说,“妈妈,我还是从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开始”,我说对。一个人没有德,得到的位是什么呢?你的福禄,我们说有钱是福,有权有势就是禄。你有权了、有钱了,但是你的德行配不上,这人是容易出事的。你看很多人,买彩票暴富,突然就会遭遇重病;有的人刚一升官,官做得挺大,突然就会遇车祸。记得好多年前,听人讲有一位很年轻、不到四十岁的人,刚提上来做法院院长,接到通知还没有上任就出差了,没想到在高速上他坐的奥迪车就出事了,钻到了一个大车底下,当即被撞成植物人,那个司机死掉了。我们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这样的事情很多。想想我们自己,如果现在有名望、有地位、有财产、有权势,就格外需要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为什么呢?当你福报这么大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德行够不够啊。如果不够,后面的灾祸是随时跟着的。我们讲福祸都是相依的,这个道理自己得懂。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的家业就很好存续了。

家业越厚,越注重自己德行的培养和子孙德行的培养,这个家的根基是会很稳的。我们看清代曾国藩,他是两省总督,我读他的家书,他不仅是对自己的子女,对整个家族,他对子侄的教育都非常严厉。他的信不厌其烦讲的都是生活琐事。所以我们讲什么是女德,不是高谈阔论,特别简单,都是家里的一点一滴的这些小事。比如有一次他看见他侄子,走路特别快,他回家就写了一封家书,专门告诉这个侄子,“你走路的速度要慢下来;我回头又仔细观察了你一下,发现你说话也快,要慢下来;吃饭有点快,要慢下来”,为什么呢?他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他说:“你这个快,就意味着你的心开始浮了、开始躁了。心一浮躁,义气就不平,真正的学问之道就进不去,你没学到什么东西,这个人是没有定力的。没有定力,你做什么都是做不长远的。”他把道理给讲的得很深很透。我当时看曾国藩这个家书,特别感慨,感慨什么呢?我们现代对于儿女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教育,提不到这种深度,都是浮于表面的,走形式,搞外在的杂沓虚空。真正家里才是见“道”的地方,才是见“德”的地方。关起门来,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说话,孩子的一言一行,自己的一言一行,怎么去做,这是真正的道德所在。

孔子曾经说过,“以小能够知大,以近能够知远”就可以近道义。从小事上,能够推知未来大事的发生;从眼前的事情,可以推知未来的事情。在孔子的教学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以小知大、以近知远”。一个就是他的学生子路,见到有人掉到水里,他下去给人救起来,别人为了答谢他,送了一头牛给他,子路毫不客气就收下了。孔子就很赞叹他,说什么呢?说鲁国将来见到危难就有人出手相救了,这种作风会传扬开来。因为看救了人就能得到牛,很好,那就都会去救。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子贡,当时从别的国家赎人回来,不接受国家给的奖励、奖金,孔子不赞同他,说以后国家没有人去干这种事情了。为什么呢?你看子贡赎人都不要钱,我赎人要钱好像不大好,那我也不能要钱,可是我不要钱心里又不甘,好,干脆我就不做了。子贡的家道很好,很殷实,别人家不一定是这样。所以这两件事情在古代的很多典籍里都被引用,说明什么呢?我们看到的属于善的,属于好的,未必是真善、真好。得看长远才行,圣人的眼光跟我们不一样,就在于他能够推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他的眼光能穿过时间、穿越空间,看到未来十年、百年及至千年之后的事情,因为圣人完全放下自己,显露真心本性的大智慧,能见到宇宙万有的一切真相。

 

媒体推介:

 

☆《女诫》是一本只有1800多字的小册子,它是东汉时期著名女史学家班昭专门针对女子所创作的一部道德教育书,是我国最早的女德教育教材。

 

☆女德就是女子的道德教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祖先给了我们淳淳良善的女德教育,这就是女子如何能够获得生活幸福的源泉。

 

☆“王化出自闺门”,即一个国家的教化出自于闺门,闺门是女子出入的门户。“家利始于女贞”,家里要是有利,始于女子的贞德。所以自古以来,有贤才,得先有贤子,有贤子呢?得先有贤母,有贤母,得先有贤女。

 

  评 论: 已有 1 条评论,共3539人参与,点击查看
游客 2014/5/10
这本书详细的谅解了女德,家道,家规等,内容丰富,很有幸得到这本书,推荐给女子好好研究!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最新上架
国学经典读诵音频早教机
198元
蔡礼旭老师音频播经机
198元
 
 最新推荐
国学经典读诵音频早教机
198元
蔡礼旭老师音频播经机
198元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