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童蒙观止的研究(节选)
2009/10/13 13:36: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中华经典网  浏览:10724  【打印


  五、童蒙止观入门
  《童蒙止观》又称小止观。言小者,为《摩诃止观》之小本,非小乘也。《童蒙止观》乃楞严东流之源起,起信西来之确指,岂小缘所成。然而时至未法,异见纷起,或云止观是渐法,或云《童蒙止观》乃二乘所行。为此等失,今依圣教,略述童蒙止观入门如下。
  前念不生日止,后念不灭日观。虽有前后止观之说,却在一念之间。此不生不灭之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以定为本,以慧为用,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凡夫迷之而六道轮回。今闻圣教,如理思惟,随文入观,介尔一念心起,背尘合觉,即名始觉。此始觉合本觉,即童蒙止观义。入门者,楞严云:“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昔智者说此童蒙止观,以其言简意丰,隋唐佛子多蒙其益。然时过境迁,后人不达,迷文失旨,今略示其门,令人知豪宅之殊胜,生希有想,欣求心,扣门而入,得大安乐。
  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此《童蒙止观》亦复如是,智者于大苏妙悟,华顶降魔之后,纵无碍辩才,说法华妙义,广度含识,利益有情。昔智者大师一音说法,异类各解,三草二木,咸得其益。今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以此,正直拾方便,但说无上道。楞严云:‘:第一义者,若欲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谛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何为不生不灭?一实相也,又名中道,法性,般若,佛性,如来藏等。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本是一实相,佛说种种名也。既辨名相已,当寻名得体,依文起观。止观第十章云:“若菩萨欲于一念中具足一切佛法,应修息二边分别止,行于中道正观,云何修止观?若体知心性非真非假,息缘真假之心,名之为止”。第六章云:“若人不取,则妄念心息故名为止——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何以故?楞严云:“生灭名妄,灭妄名真,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徨,宛成非相——若能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如偈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何以故?六用不行,根尘无偶,旋元自归,返流全一也。以上皆约止明修也,约观明修者,止观第十章云:“谛观心性非空非假,而不坏空假之法,若能如是照了,则于心性通达中道,圆照二谛,若能于自心见中道二谛,则见一切诸法二谛,亦不取中道二谛,以决定性不可得故,是名中道正观。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