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未整理 > 正文
 
“道德”一词原指什么?
2009/7/29 11:01: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曲 辰
  在《易》经中,“道德”二字的使用频率极高,以今本《周易》而言,“道”字之用在九十次以上,“德”字的出现至少有六十几次。我们在《“道”之所指为何义?》一节中已经说过,“道”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名词,随文义之需,分别指事物变化规律、法则、宇宙观、人生观和思想方法。那么,“德”字是因何而造?以“道”与“德”相联成词,其原词的含义又是什么?明白了这些,对於研究《易》经,正确地理解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德”“得”二字在字形、字义方面的異同:
  “得”字在甲骨文中是手持货贝於街口的图形“ ”①,它所反映的,正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②的历史情形,手持货贝表示的是有形物的获“得”。而“德”其原意也是“得”到的意思,只不过,它特指学“道”而有心得。由于这个“得”所得到的不是有形之物,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道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吃、不能穿、但却能使人变得聪明、能干、可以趋吉避凶、办事能获得成功机率增高,可以修心养性、行不越距,因而受人敬重的一种无形之得。那么这个与有形之“得”音同、义近、但字形须異,以相互作严格区分的字,就是“德”字。
  ① 《前》八·一三·三、《京人》二一一三。
  ② 《周易·繫辞》。
  中国的文字(今习称“汉字”)是写实性很强的、由线条简练的图案画组成,在形、音、义表示上十分明确的一种文字。这无形之“得”的字,又是如何来创造呢?首先,是保持了得字的偏旁,然后在有形与无形上进行区别:学道(哲学)首要的就是要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于是就画出一隻眼睛及其目光,这样就成了最初的“德”字了,如“ ”①。此后,人们大约觉得学道而掌握客观自然规律,光有仔细的观察还不行,还必须要观察事物的目光专注,究其变化於始终。更要用心思索,也就是要有总结、分析,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体悟过程,才能学道而真正有所得。所以,又给“目光”上加了一个“焦点”,如“ ”②。并且此后又在“目光”之下又加上了一个“心”字:“ ”③,这样,学道而有心得体会的“德”字,就与现在我们使用的“德”字一样了。[yao_page]
  “德”字之所造,原本就是为与“道”字相联组成中国古典哲学上的一个专用词“道德”而造,指学道而有心得。德者,道之蕴,道之蓄,道之积。物得道而以生,事得道而以成,人得道而以聪明睿智:能通事物之理,能知自然之变,能与天地合德,能与四时合序,能与日月同明,“君子以厚德载物”,此之谓也;权出于法,法出于道,道蕴于物理自然。精研道,厚积
  ① 见《京人》八七六及五一反面。
  ② 辛鼎。
  ③ 毛公鼎、孟鼎、叔向父敦上的铭文。
  德,方可以心正、言中、行为有理而不偏。心正、言中、行为不偏,乃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使天下治之安。故中国古典哲学,从其一开始,就把以“道理”为指导而修心养性,看成是第一要务。因为只有很好地修心、养性、正身,使自己的言行符道合法,才能够整齐家庭,才有可能去做好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事业。
  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一切符合客观自然规律。
  ( 0 ) ( 0 )  

  相关阅读:
· 《论语》尧曰第二十
· 《论语》子张第十九
· 《论语》微子第十八
· 《论语》阳货第十七
· 中华商道之“道”
· 中华商道浅析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4815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