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候选 > 正文
 
“孝”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方略[连载三]
2009/8/28 14:32: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传承五千年的“孝文化”,尤如一颗的璀灿明珠,自然而然要被历来统治者所借用。
我们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千百年来,历尽沧桑…… 无论政权如何更迭,世事怎样变迁,都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形成和支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起点与柱石。
    因此,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历朝历代,凡是贤明的统治者无一不主张以孝贤治天下。且不说帝舜﹑周文王、汉文帝身为民先,以贤孝教化臣民。更有不少朝代的统治者或制定明确的法律政令, 诏告天下;或采用有力的方法措施,对孝道大力张扬。
    早在西周王朝,统治者就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之道:在家要孝顺父母;在社会要上尊老敬老;在国家要忠于君王。据《礼记&S226;王制篇》记述:“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这里所说的“国老”,就是做官的老年贵族;所谓“庶老”,就是庶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一方面养老,一方面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推广教化。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按不同的年龄,享有不同的特殊礼遇。不仅如此,在周代,对老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礼记&S226;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免除劳役;六十岁以后免除兵役。“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里说所的“从政”是指服兵役和徭役。也就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    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
    高祖刘邦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血泊中建立西汉王朝之后,吕后“举孝授官”、惠帝表彰“孝悌”、 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并于十二年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三老众民之师也…… 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 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教率”
    据《汉律考&S226;文帝纪》记述当时《养老令》规定:“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存向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佑天下子孙孝敬其亲,今闻吏稟当受鬻者 ,或以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鬻者,长吏阅视,丞尉致;不满九十者,令吏致 。二千石遣郡吏循行…… ” 。 在《汉书》中类似的诏书政令不胜枚举。
[yao_page]    西汉王朝经历代不断修订,制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敬老法——《王杖诏书令》。文中规定:凡七十岁以上老人,由朝廷授予一柄顶端雕有斑鸠形象的特制手杖——“王杖”。持有这种“王杖”的人,享有各种社会优待,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当于年俸“六百石”的地方小官吏。不仅如此,每逢朝廷大典,都要特派官员代表皇上向七十岁以上老人赐以酒肉、丝帛,以示敬重。并督促地方官吏抚慰老人,且将此做为考核其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则以“举孝廉”的形式,直接在民间选拔官吏。凡忠孝廉正之士,不论门第高低,由邻里及地方官吏逐级向上举荐,一经朝廷核实,直接任命官职。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颁布诏书,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内容之一,汉武帝以四科取士,四科各有偏重,但都要求孝弟廉正。用今天的话来说:不管是“文科”、“理科”,“政治”学科都是必考科。这一制度一直沿袭至清代。虽然各个朝代的选拔标准和科目不尽相同,但“孝廉”一直都是每一举子的“共修科”。
    在唐代 ,孝道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唐玄宗李隆机亲自为《孝经》作注;唐高祖李治号召幼童读《孝经》,并设置童子科:“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不仅如此,还诏示万民:“士有先行,孝敬为先”凡八十岁以上老人,除了朝廷发给一定数量的粮食、布帛外,还于每年年终由朝廷出资举办宴席,宴请他们, “使人知尊老养老之礼” 侍丁养老之制此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男子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中男一人为侍。八十以上令式从事(依有关法令办理)”,“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一人;九十,二人;百岁,五人。”若子孙人数不够,“听取近亲”,“无近亲,外取白丁”。以非亲属之白丁,免役以养孤老,这种“侍丁”就是国家雇请的了。对孤寡老疾的经常性济养,唐令还规定:“诸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不能自存者,令近亲收养。若无近亲,付乡里安恤。”
    在明代,洪武十九年, 颁布的《养老令》中规定:九十岁以上者,赐爵“里士”,免除一切徭役, 享受“与县官同礼”的政治待遇。一三八六年的重阳节,朱元璋举办“爱老会”,制定了“养老之政”的具体规定:凡八十岁以上,一生为人正派,乡里称善的老人,每月官府供给白米五斗、肉五斤;凡九十岁以上者,供给的生活用品与县官相同。
[yao_page]    到了清代,康熙运用“以孝道治天下”的政策。要求每个满族的王公大臣,必须熟读《孝经》,极力揭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古训。并规定在乡的秀才或族长们,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必须讲解诵读《孝经》及他的“圣谕广训”以规训子弟。
    为宏扬敬老古风而清廷举办的“千叟宴”更为隆重。这样的宴会分别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十年(1785)、六十年(1795)举办过四次:据统计,赴宴人数多达万众。仅一七七二年宴请的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达二四一七人之多。每次大宴,都由朝廷出资,礼部主持。首先由地方申报遇宴老人 履、功德,逐级审批,最后由皇上钦定。然后发请帖。宴后有专人护送回乡。每次宴会,前前后后要忙禄一年。更重要的是,每此大宴,交通运输、接待服务、安全保卫、礼仪训练、场面布置…… ,安排十分周密;衣物、食品、用具、文玩……,一应俱全。每次大宴,往往耗费人力物力巨万!足见“皇恩浩荡”,可谓盛况空前!

    统治者在一只手运用舆论工具对孝道大力张扬的同时,另一只手动用国家机器对违道者大肆惩处。
对“不孝”的制裁,早在夏代就萌芽初露。
    早在西周,《尚书&S226;康诰》就记载周公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尚书》认为“不孝不友” 便是罪大恶极,因为它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当根据文王之法严加惩罚。《周礼&S226;地官&S226;司徒》大司徒之职:“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吕氏春秋&S226;孝行览》引《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高诱注:“商汤所制法也。”《孝经》也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在汉代,对敢于侮辱或殴打持有“王杖”老人的,不论官民,都会被严加惩处;对不能及时发现、及时举荐“孝廉”的地方官视为“不奉诏。”用今天的话说:不能及时发现、及时举荐“孝廉”的地方官就是“渎职”。凡“渎职”者,都会被“免职”。
[yao_page]    在北齐,有“重罪十条”,第五条是“恶逆”,第八条就是“不孝”。犯了这“不孝”罪的,就是王公大臣也得不到宽恕。
    隋朝继承了北齐的刑罚,并把“重罪十条”改为“十恶”,作为封建立法中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而在后世历代法典中,历经一千三百年不改,是谓“十恶不赦”。
    在唐代,《唐律&S226;斗讼》规定:“骂祖父母、父母者,绞”,“诸子孙违反教令及供养有缺者,徒二年”。 依照《唐律》的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违反教令、闻父母丧而不举哀……等违反“善事父母”的行为,都要视其情节轻重,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为了让子孙尽心尽力地照顾好长辈,父母在世时,如果子孙攒私房钱或者要求分家的,也要处以三年徒刑。

    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何如此倡导孝为先行,尊老敬老呢?《论语&S226;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矢中的。只要人人在家“孝父”、于国“忠君”,养成对“父权”、“君权”的绝对服从,去暴戾之气,存和顺之性,就不会犯上作乱,就不会对自己的政权形成威胁。孟子在《孟子&S226;离娄上》中:“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也把这个道理解释得十分清楚:因为每个家庭是构成整个社会的细胞. 在家庭内部,晚辈尊敬长辈,则家道和睦;在井市邻里,人人尊敬老人,则乡风和谐。家道和睦、乡风和谐,是构成一个安定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因素。显而易见,历代统治阶级大力宏扬尊老敬老的最终目的,毫无疑义是出于政治需要_____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万世永昌。然而,在客观上也正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顺应历史的发展。

  ( 25 ) ( 0 )  

  相关阅读:
· 爱,与舟曲风雨同舟
· 墨家
· 清汤鸡豆花的营养疗效
· 一支烟破坏多少维生素
· 黄帝内经 素问 第三篇
· 什么是传统养生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8408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