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慈孝 > 正文
 
“孝官儿”李宝库的爱老情
2010/12/4 6:19:31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刘世泽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李宝库
  人物介绍:李宝库,爱心护理工程的倡导者。他曾担任民政部副部长、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组委会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院长。

  “虽然官衔儿一大堆,干的却是一件事,那就是‘弘扬孝道,敬老助老’。我和中国老基会的同志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全国有3250多万高龄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爱心护理工程的照料。”作为全国最大的“孝官儿”,李宝库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

  三年爱心护理 数万老人受益

  “动员社会力量,兴办为老服务机构,是多年提倡推广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爱心护理院,成绩应该肯定,经验值得总结,做法亦应当推广。”第三届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将于9月10日在西安召开,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日前对爱心护理工程实施以来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对于李学举部长的批示,李宝库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是对中华传统孝道的肯定!更是对爱心护理工程全国120多家试点单位的支持!”

  作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宝库在任期内的5年中每年都有提案,而且所有提案都会涉及到同一个主题——“孝道与养老”。

  “当年(2003年)的大背景是,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已经非常严峻。”李宝库说,421家庭和空巢家庭逐渐增多,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有些老人晚年卧病在床,甚至成为植物人,再孝敬的儿女也难以完成照料任务。因为护理高龄卧床老年人有很强的专业性,子女们仅凭孝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实施爱心护理工程。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宝库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与敬一丹等4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全社会重视我国高龄老人的问题,为高龄老人提供专业的养、护、疗服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时任副总理黄菊、回良玉均做出了重要批示。民政部决定由中国老基会设立爱心护理基金并启动这项工程。当年12月26日,中国爱心护理基金成立仪式暨爱心护理工程启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大会。

  截至目前,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试点单位从2004年的35家到现在已增至120多家,涉及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大中城市。其中民间力量兴办的占到75%,数以万计的高龄卧床老人得到照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这样评价爱心护理工程:“爱心护理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对老龄群体的关注进入一个新时期,尤其对解决好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对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极为重要。”

  大力弘扬孝道 教育从小抓起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欺老、骗老、虐老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人把老父亲关在猪圈里“养老”,一位大学教师甚至让身患重病的母亲“去死”……李宝库说:“虽然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也有不少人将年迈的父母视为累赘,不愿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有的甚至打骂虐待老人,从精神上折磨老人,其行为令人发指。”

  李宝库分析认为,在城市中,主要是三个因素导致年轻人孝老观念淡薄。首先是421型家庭对孝老观念的影响。一些家庭把子女教育摆在首位,赡养老人放在次要位置。第二是由于对独生子女的孝老意识教育不够。三是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存在滑坡现象,重利轻义、追逐物质等思想意识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而孝敬老父老母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则被抛之脑后。

李宝库和耄耋老母
  不论是出差开会,还是朋友聚会,李宝库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中华孝道、敬老助老、爱心护理工程这三件事说个没完没了。他还撰写了许多弘扬孝道的文章,在报刊宣传孝道和敬老。“我国现在有三亿八千多万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主要是尊老爱幼。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六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幼的问题不大,甚至大部分爱过了头儿,成了溺爱。但另一方面,两个年轻的管着四个老的,敬老是力不从心。所以我觉得,如果把老人照顾好,这个家庭就和谐了。所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而这两个和谐的落脚点,就是要弘扬中华孝道。”

  李宝库说:“一说起孝道和孝文化,有些人总是不能理直气壮。但最近我就此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调查,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知识,并和理论界的权威人士交流、探讨。我现在的观点是:孝道不但没有什么不好,而且是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诗经》说‘父母生我,鞠我,顾我,携我,长我,育我,欲极之德’,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一切照顾我,长大些又教育我,父母对我的恩德无以言表。”

  李宝库还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了“孝”的含义: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上边是一个老子的“老”字,下边是一个儿子的“子”字,上下合起来就是“孝”字。后来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把“老”的下半部分省略了。这个字的构成非常有意思,孩子小的时候,老子在上边呵护着孩子,不能晒着、冻着,就像老母鸡呵护着小鸡一样。当孩子长大后呢,老子衰老了,儿子又背着老子。另外还有一个教育的“教”字,左是一个“孝”字,右边是一个反文,这就是说先学孝道,再学文化。孔子曾说,孝道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搞教育不加强品德教育行吗?加强品德教育,就是要我们孝敬父母,关心社会上的老弱病残,热爱我们的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这样好的品德,再有好的文化,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教”字的意义。

  李宝库认为,孝是人世间最高尚的美好情感,其本质是亲情回报,作用是提升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代际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谈到如何重拾中华孝道传统时,李宝库认为:“孝道教育要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因为小朋友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要孝敬父母这样的道理,必然能影响他们一辈子。”

  异乡难报母恩 为国尽忠尽孝

  在李宝库的办公室,有一幅他书写的书法条幅《为善乐》引起记者的注意:“万善德为本,百行孝当先。古今多少事,教人结善缘。善者有善报,恶者以恶还。善恶隔千里,差在一念间。日日都行善,快乐每一天。”这是李宝库的“座右铭”。“这幅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象征着母亲对我的鞭策,每天看到它心里边就有谱儿,就有了一个行为准则,就能快乐地工作、生活。”他说。

  李宝库的老家在山西省潞城县,他11岁离开了农村,到城里上学,直到去北京上大学,当了中央政府的副部长。“我对母亲感情很深,因为母亲特别不容易。我们兄弟姐妹共有7个人,她一个一个把我们养大。我弟弟的孩子和我的两个孩子,也是妈妈帮着看大的。老人家吃了很多苦。”李宝库说,父亲当年是一名抗日英雄,常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劳力活全部由母亲做。“我小时候,每个孩子过春节的时候都想穿新衣服,但是家里穷又买不起新的,母亲把旧衣服染一染色、翻一翻新,我们就当新衣服穿了。我晚上睡觉醒来,总看见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的母亲。”

  李宝库到民政部工作后更忙了,但是过春节时他总想回山西老家看望母亲。他说:“我的老母亲80多岁了,她年纪越大就越思念亲人,还会时刻牵挂我,嘱咐我注意身体。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惦念着我,这是一种千金难买的幸福。老人对儿女的爱无尽无休,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李宝库回家后就坐在窑洞的炕头上守着老母亲,听母亲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说,坐在老母亲身边,就好像回到童年,感到特别幸福,无私而伟大的母爱,自己永远也报答不完。

  “如今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她养了我这个儿子,一年中就盼望着六七天的假期跟孩子说说话。”李宝库说,“我以一个普通儿子的身份,希望除了那些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的人,所有人都应该在节假日看看父母。你工作再忙,一年连几天的时间都没有么?”

  “母亲告诉我,忠和孝都是人的爱心的表现。孝是小家之爱,忠是大家之爱;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为国尽忠,也就内含了为父母尽孝之德。只要让天下的老人过上好日子,没有必要每年春节都回老家。我不能经常回家看望妈妈,心中很是愧疚,幸好母亲理解我。”每当周末下班回家,李宝库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母亲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家人的情况,请母亲放心。

  说起自己的老母亲,已经60多岁的李宝库很动情,平易近人得就像一位邻家老伯在讲述老爸老妈的晚年故事。(刘红尘)
  ( 0 ) ( 0 )  

  相关阅读:
· 和敬孝亲养老中心,恭请各地老人入住
· 感恩母亲
· 中国人应有自己的母亲节
· 感恩·母亲
· 什么是快乐与幸福?
· 婆婆也是妈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3707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