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在孝义市政府广场,竖立着分别刻有“孝”和“义”字的两块石头,每当人们从这里路过时,两个大大的字格外惹眼。
但千百年来,这两个字却始终没有从孝义人们心头“路过”,而是一直被孝义人民作为中华传统美德而扎根心底。在2010年开年之际,“孝”和“义”又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孝义市首次将“孝”和“义”作为年俗文化节的主题,再次将流传千年的中华美德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给众人,重新将这两种文化元素融合于城市转型的建设中。
两大历史典故
缔造孝义文化
孝义是山西历史上置县最早的地方之一。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亲”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报恩”的美丽故事演变而来。
据记载,今之孝义,唐初为永安县。在永安堡村有一位叫郑兴的孝子,自幼有志向,终日勤劳耕作。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永安县知县将此事上报朝廷,唐太宗李世民特下诏将“永安”改为“孝义”。铭曰:郑兴立本,割股奉亲,明君重德,孝昭古今。富民强市,羽翼乾坤。
而“义虎报恩”则是讲述明朝期间,孝义地区林茂草丰。有一位樵夫在砍柴时听见密林中有呻吟声,上前查看发现是一只老虎中了陷阱。樵夫反倒没有害怕冒险救下老虎。老虎对樵夫的明德很是感动,不久捕来猎物赠送樵夫以表谢意。樵夫去世后,老虎还守墓三年,众人称之为“义虎”。铭曰:善哉,樵夫,义及猛兽,虎也知义,颂声不朽。中和位育,人天谐久。
为纪念孝义得名,孝义市以郑兴“割股奉亲”和“义虎报恩”的历史典故为题材,于2007年1月1日,落成了两座大型高粱红花岗岩雕塑,以此展现孝义的城市形象。
2008年1月17日,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在全国政协会议中心举行,孝义市从全国173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和谐之城”称号。
生活中
处处有“孝”“义”
随着千年历史的延绵不断,孝义市在城市转型建设中,走出一条独具民俗文化特点的发展之路,而“孝”和“义”依旧作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被作为文化底蕴的基础在孝义人民的心中代代相传。
在孝义市大孝堡村李氏家族中有一位众口皆碑的好媳妇,她尊老爱幼,孝敬公婆,照料小叔小姑,敬奉九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村里街谈巷议的内容总少不了她,邻里之间皆竖大拇指,村干部都夸她是大孝堡村的一位好媳妇,全家人无不称赞的好当家人。她,就是王海燕。
2005年,王海燕的公公因病去世,家中兄妹四人也是成家立业各忙各的,这让五十多岁的婆婆感到有些寂寞。王海燕看着婆婆整日郁郁寡欢的样子,便和丈夫商量着给婆婆找个老伴,没想到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婆婆也是点头表示愿意。“公公去世的早,婆婆有自己的想法不方便和我们说,她需要一个能陪她聊天的伴儿。”王海燕说。经人介绍,婆婆最终找到了一个合心意的老伴。“婆婆是个孤儿,年轻时和公公结婚过日子吃了不少苦,现在人老了,该是享福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好好的孝敬她。”逢年过节,王海燕又是给婆婆买新衣服,又是给生活费,对婆婆比亲妈还要亲。“只要我妈有的,婆婆全都有。进门十多年了,对这个家的那份情无以言表。”
在孝义市,像王海燕这样敬老爱幼的人还有很多,和谐家庭建设的代表人物有好继母马桂兰、好媳妇马金莲、好女婿马润果、好儿子马建平……
用“孝”“义”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201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在面临严峻的经济环境的考验下,孝义市政府首次将“孝”和“义”作为年俗文化节的主题,与孝义人民共同演绎了一台精彩的文化盛会。文化节期间,文明孝义、和谐孝义、文化孝义魅力四射,彰显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而且为孝义市的“三城创建”凝心聚力,树立了孝义文明和谐之城的良好形象!
孝义市委宣传部部长孟林生提到此次活动的感想时说道:“‘孝’和‘义’不简简单单只是两个字,更是一种文化的元素、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两个字依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变的主旋律。我们要通过‘孝’‘义’年俗文化节的举办,把这一理念深深地植根在全社会的每个人心中去,打造文明孝义、和谐孝义!”
孝义市政府大力弘扬“孝”和“义”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推广尊孝崇义的人文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孝义的城市文化品位,展示了孝义市的城市文明形象,成功的打造了“孝”“义”这一城市文化名片,为有利的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 田璐 来源:山西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