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昨晚一场暴风雨,院里的花草被吹得七零八落。早晨从书院往市里行驶,沿途更是一片残象,路边的树木有的被吹倒,有的倾斜,有的拦腰折断,有的则被连根拔起……但更有许多树木依然茁壮挺立,有的看上去似乎毫发未损。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进而联想起几次类似的境遇。有一次我与衡水枣强的安金磊老师从石家庄往他老家去,那一次也恰好是一场暴风雨之后,我们沿途看到的是如上“风景”。安老师是一位坚守自然传统耕种的“传奇农民”,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他说,你看到了吗,现在好多树经不住风雨,往往一场风雨后,树就倒一片。为什么呢,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树虽然长的很粗大,但大都是新栽种的,现在植树造林不用“十年树木”,一夜就成林,直接把大树移植过来,立刻就“见效”。另外,很多人不尊重树木生长环境,花巨资把南方的树种移到北方来,这些树虽然短时间能活,但根基扎不牢,所以稍遇一场风雨就站不住了。这都是由于根基不牢的缘故。
树木根不牢易倾倒,这是自然之道,我们做人何尝不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重视扎根教育,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儒家教育从启蒙教育开始,清陈宏谋先生在《五种遗规》序文中说:“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佛藏经》云: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儒、释、道教育莫不以扎根为前提。儒的根是《弟子规》,佛的根是《十善业》,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其实质都是扎德行的根,培养人的定力,启发根本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人才培养首先培养如何做人,“弟子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德行的根从一出生下来就开始扎牢,一生不放松。塑造君子人格,更要追求“慎独”,依然是一个人道德品行的更高要求与完善。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特征,是中国古圣先贤留给华夏后裔慈悲垂示与智慧结晶。
相比之下,当今人才培养大都忽略了扎根教育,往往只注重技术知识学习,所以在现实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高学历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因为不会与人相处;有的人才华横溢事业上很“成功”,但最后狼狈不堪,因为不懂如何做人;有的人满身光环,辉煌一生,然而却一夜之间一败涂地,因为没有道德底线……面对诸如此类见怪不怪的现象,我们开始反思,众望所归,期待传统文化复兴,期盼各行各业道德秩序重建。
扎根工作是默默吃苦的工作,是枯燥无华的工作,是润物无声的工作,是忍辱苛求的工作,是坚韧不懈的工作,是死心踏地的工作……总之,只有老实、听话、真干,才能把根扎牢。
扎根即务本,圣贤之道简而言之:建国君民,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君子务本,修学重在扎根,因为“本立则道生”。
末学:刘光启
2013年仲夏于瑞林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