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了凡四训》对当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的桥梁作用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普遍被认为是一本劝善书。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大家对这本书的意义还认识不够。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们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敲门砖,是现代人探索传统文化领域的一座桥梁。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大力普及对这本书的了解和学习。《了凡四训》回应了人们长久以来感到神秘而又困惑的一个人生课题——命运。在现代社会,由于历史和客观种种因素,传统文化正在远离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保留的只是些片段和枝叶,对传统文化这颗大树没有做系统性的认知。古代和现代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古代人从小就接受系统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社会氛围也不同,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有一点,古人和今人都会面临人生的困惑,就是如何来看待命运。有没有命运?人能否改变命运?如何改变命运?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只有有效的回应了人的诉求,他才会产生原动力去接触、去学习、去实践。仅仅做单方面的灌输,效果并不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发掘人们自发学习的原动力。《中庸》里提到人们获取中庸智慧的三种方式,“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三种方式对应的悟性是依次递减的,“生而知之”乃圣人,“学而知之”也需要非凡的悟性,大部分的人属于“困而知之”,但是,书中强调“及其知之一也”,途径虽不同,悟性有高低,但最后到达中庸至善的境界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个人只有在遇到困境、产生困惑时,才会思考人生命运的话题。或慨然长叹,半途而废,归咎命运;或平和面对,顺其自然,安于命运;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总归要思考命运这一永恒不变的话题。《了凡四训》就是为命运与中华传统文化搭建了桥梁,给困惑者一个有效的思考方向、学习方向和实践方向,给了他们主动思考传统文化的原动力。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认同了凡先生的观点,但至少给他们心中埋下了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
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社会、中国人。谁都知道“仁义礼智信”,谁都恭敬“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谁都晓得“太上老君”。关键是大部分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现代社会人的文化程度可以说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但是有多少人读过儒家的“四书”、释家的“佛经”、道家的“道德经”?大家总是有些偏见、有些误解甚至有些惧怕,认为这些思想落后、封建、迷信。他们看不到正道,专盯着小路不放,可悲可叹啊!为什么说《了凡四训》是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敲门砖?首先,《了凡四训》里面的内容巧妙涵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髓,简明扼要,便于给初学者一个整体的认识。其次,让学者可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道德修养领域的事,更表现在对外在人生命运各个方面的正面能动作用。第三,就是纠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偏见。了凡先生用自身的实践,告诉大家,传统文化不是迷信,不是将身心寄托于某个神灵,而是强调自强不息,人定胜天;传统文化不是厌世,不是逃避社会,枯寂无为,而是注重事业发展,为民服务。
这里,我想谈谈书中阐释的传统文化里两个重要的思想原则。
第一,修身为本的思想。儒家思想高度重视修身,《大学》里谈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书中,改变命运,根本在于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外在。修身,不仅仅培养道德,更有益事功。其实,这一观点,不是了凡先生的自创,也不是云谷禅师的悟道,早在《孟子》一书中就提出“先修天爵,人爵从之”的观点,天爵即是自身的道德修养,人爵即是外在的功名富贵。修身是本,富贵是末。这就是修身与富贵的辩证关系。
第二,清净本心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最伟大的部分之一,儒释道三家均根植于此。佛法、禅宗的“真空妙有”,儒家的十六字真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家的“无为”,都充分论述了清净本心的思想。书中开篇首讲“立命之学”,谈到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这一重要观点贯穿于立命学说的始终。而这一点常常被学者所忽视。了凡先生试图告诉大家,人首先要立命,确信命由己立,立命就是立志,立定志向,或求富贵,或求子嗣等;然后,清净本心,修身积德,而不是抱着求富贵的心态去行善。这个思想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的。立志是大道,普通人需要志向,需要有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没有志向,如何有动力奋进?同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清净本心,敦伦尽分,改过行善,这才是日常工作生活的思想准则。要把握好修身与富贵的辩证关系,本末不可倒置!所以说,清净本心的思想,在我看来,是《了凡四训》一书的根本论点。缺乏这一思想,行善积德容易趋于功利,为富贵而行善,为行善而行善,为外在的东西做外在的事,将失去自我,失去本心,违背了中华传统文化修身为本的精神。
所以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本书。这本书文字简明顺畅,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操作性也很强。内容结构也不复杂。简要言之,《了凡四训》由四篇文章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为什么说不能简单将《了凡四训》归为劝善书?从文章的机构可以看出,积善之方排在第三位。了凡先生这样编排,目的是告诉大家首先要坚定改造人生命运的信心,树立“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其次,把握好“自净其意”这一根本思想,推出“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的观点;第三,强调改过的重要性,“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在此基础上,力行善事,才能慢慢转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了凡先生谈到,《周易》中,“谦之一卦,六爻皆吉”,提出“惟谦受福”的命题。这样看来,许多人读过《了凡四训》后,若只知道多行善事,其实并没有完全把握了凡先生的观点,没有执住改造命运的牛耳。
古今中外,许多先贤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这里不胜枚举。希望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下,我们能充分认识《了凡四训》的积极桥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人都能像了凡先生一样成为主宰自我的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