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投稿 > 正文
 
《道德经》真诠第一章
2014/7/12 9:32:06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道德经》真诠

李奎成  杨君  李妙熙

作者邮箱lkc28@163.com

 

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生僻字:

jiào:边界的意思。

诠释:

所谓“道”,就是路,又称道路。所谓“名”,就是名字,一个称谓而已。因此,“道”可以指普通的道路,也可以指不寻常的道路;“名”可以指普通的名字,亦可以指不寻常的名字。“无”是指天地之始,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名字,人在天地未生以前,无知无觉,此正是《易经》乾卦之初九所谓“潜龙勿用”;“有”则指万物之母,亦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名字,人在万物造化之初,太极显现此正是《易经》乾卦之九二所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因此,若无太极之“有”,则不能生育万物,故称“有”为万物之母。此中之“天”,非指蓝色天空,而是指人的头部;此中之“地”,亦非指黄色土地,而是指人的腹部;此中之“万物”,亦非指世间万物,而是指身中万物。人的头部,主要是指人脑。世人常问:“人脑是人的指挥中心,如此重要的器官,为何古人只字未提,而轻易忽视?”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世人,古人将其比作天,这是何等重视!人的腹部,主要是指“下丹田”。之所以称其为“丹田”,顾名思义,种丹的田地。故欲种其丹,必先耕其田,而后方可种丹,候其成熟。由此可见,“天圆地方”之说,非是古人把天空看成圆的,把地球看成方的,而是“头圆腹方”之意!所谓“无”,是指“玄关”未开之时;所谓“有”,是指“玄关”已开之后。“玄关”一开,其妙无穷!所以,要经常在无欲望之时,注意观察“妙”之变化;经常在有欲望之时,注意观察“玄关”一窍。所谓妙,就是绝佳绝美、至神至奇之变化;所谓,就是盖,亦即华盖,实指玄关。“有欲”之时,也就是“有为”之时;“无欲”之时,也就是“无为”之时。此两者出于同一件事,即修真了道。此事非同小可,乃了却性命、脱去生死、超凡入圣、成佛成仙之大事,非世间一切、忽有忽无之小事可比!然而,它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两个名字。名虽不同,但同样被称作“玄”。玄者,至深至远、至神至秘之义也。虽然都是玄,却仍有先后、主次、轻重之分。故玄中之玄,重中之重,关键中的关键,才是打开所有“妙”的大门。

  本章是《道德经》的首章,老子在开篇中首先声明,此道乃非常之道,重在玄关一窍,故称其为玄中之玄,众妙之门。此门,悬于虚空之中,而且独一无二。对于智者来说,此门犹如薄纸一张;对于愚者而言,此门却是万水千山。玄关一开,真气才行。其首先经过尾闾关,接下来经过夹脊关,再接下来经过玉枕关。透过三关,真气就会上升到顶门。到此,不能再上,正是《易经》所谓“亢龙有悔”。因此,真气便会转而下行,由上丹田至中丹田,再从中丹田到下丹田。故所谓玄关者,实乃天地间至玄至妙之机关也!玄关之内,先有君火;玄关门首,亦有相火;人之周身,更有民火。故君火先发,而相火承之;相火一动,而民火从之。是以此三火,顺去成人,逆来成道。由此可见,玄关之窍,乃古往今来之圣仙的根基!也就是说,古今圣仙,无不由此而炼。故曰不修此窍,而另修别门者,俱是旁门,皆属无益!经云:“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这正是在说,此窍乃至玄至妙之关口,生死在此而分,圣凡亦在此而别!玄关一窍,乃古今祖祖相传之秘密,非等闲之辈,可以妄猜私量而知也!故吾作诗一首,以道破天机。天地造化阴阳全,指点世人出迷津。阳乃青龙直奔乾,阴是赤龙返回坤。大道在此常日用,敢问来者几个仙?奉劝举世好道人,未见阴阳莫出声。今人须知,学道之路,始于经典!经典都是真经,只不过常常被人念歪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是经典。经典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翻开经典看一看,经典的核心只有一个字“道”。道由师传,不可妄议!既不能窥道,又不可知道者,何为谈道?徒糟蹋道而已!那么,又岂可为人之师,骗人害人呢?读圣贤之书,学圣人之道,可知天下之事,能明天地之理,恰似与圣人相伴。故天地之间的第一等美事,是读书;而读书之中的第一等大事,是学道。因此,读书应该只为求道,不然,读它何用?普天之下,道无不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上通九天,下达九地。而贤者,学而知之;圣者,生而知之。故举世众人,当以贤人为师;贤人,当以圣人为师;圣人,当以万物为师。学不问师,与不学者,同而无异!黄帝、老子、孔子等圣人,尚且有师,何况凡人?古人所言的“学”字,非今日之读书学习、聆听教诲之意,乃是指理论联系实际,以求验证圣人之道。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就因为他们是得道之人。而他们之所得,到底是何道?就是天地虚圆,就是金丹,就是气脉。所以说,道者,乃气行之道!而此道,起于玄关一窍,也就是太极。得此道者,才谓性命双修。是故惟圣人所造的性命之学,才是天下的中正之道!这一中正之道,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此道,乃贯通三教之理也!凡知之者,在儒可以成圣,在释可以成佛,在道可以成仙!如果舍此“中正”二字,而别有所谓道者,即是旁门邪道,而非正道!古今世众,大多不穷其理,而入于旁门曲径之中,所以不免着空执相,枉费心机。不但如此,而且常常,以讹传讹,以盲引盲;千枝万叶,遍满宇内。再加上伪书杜撰,泛滥人间;坑蒙拐骗,横行天下。又加之邪说淫辞,常被奸人,杂于仙经之中。故使世人,玉石不分,皂白难辨。即使有一二个优士良才,也由于满眼虚花,两耳梆声,故而无法辨其真伪。一旦落入网中,终身难以逃出,总是不丧性命而不止!呜呼古今英雄,遭此厄者,数不胜数!道至如此,尚忍言哉?世人须知,生死之事大矣!虽然有生必有死,但是,亦有一条长生之路,惟有学道者,方可知之。故古圣先贤,无不学道矣!而世间不知其道却逐之者,常常自以为知“道”,何需论哉?或有道听途说、漫不经心者认为,生是常事,死也是常事,不必论矣。试问以此之心,怎能学道?圣人所言生死,非指人之生死,乃指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可是,自老子而后,则很少有人知其意也,多为歧路矣!故而我不愿再求之于歧路,于是,直溯其源,博览丹书,见其尽说“以得一为主”。待得丹之后,才知“一”就是丹,丹就是先天真一之气,又称乾金。此乾金,藏于后天坎水之中。若能取出坎中之一,而填补离中之二,则谓修性,则谓修命,则谓性命双修!所以,古圣怕后人不知如何做到性命双修,才设立筑基炼己之法、抽铅添汞之法、移炉换鼎之法。总之一句话,就是以神驭气!所谓炼精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也!虚化为神,神化为气,气化为精,一了万了,何事于修?明此事者,则谓上根利器!可惜上根利器,世间少有!不懂装懂、妖言惑众者,魔也;不知深浅、肆无忌惮者,横也。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后学须知,当黄道始生之时,人则精神焕发,面目光彩。若为男子,则时有热气,流行于背脊之内;若是女子,则时有凉液,流行在乳穴之下。学道之人,必须留心体验,自可知之。其所流行者,就是元气、元精!人若常修于此道之中,独自凝神气穴,愈采愈生,即可于无为之中,自然运行周天之火,如此方谓明道。故但虚其心,腹则自实;但明其心,性则自见。虽不作为,而金丹已经结于不知不识之中。难道此事,非至简至易乎?噫!通天大道,只有一条,是谓正道,是谓圣道,是谓长生之道。她是真正的生命科学,是人体科学,是无上之科学!而学道者须知,若其道不正,则行之愈速,而去之愈远啊!古人云:“一念清净,便可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自然航登彼岸。”故念头稍异,境界顿殊;谬之毫厘,失之千里玄之又玄在眼前,阴中有阳道自全。阴阳不离得和合,炼之服之得神仙。
  ( 25 ) ( 0 )  

  相关阅读:
· 怀念书院的忠诚卫士----嘟嘟
· 岁月有感
· 童稚笑颜着汉裳 传统文化新篇章
· 天下父母
· 亲近传统文化 感受瑞林风采
· 不忘本来 开辟未来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3705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