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式管理理论
1.核心——君仁臣忠
在《孟子》一书中讲到:君主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臣之视君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所以这一说法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君仁臣忠,也就是当代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管理当中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的。
企业管理当中如何做到“君仁臣忠”呢?那就是富之、教之。富之也就是保证员工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里面最基本的还是物质的保证,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管理好员工,最基本的就是视民如子,让他们最基本的需求能够满足;教之,就是教育,如果在“富之”的基础上不加以教育,那么员工就很容易陷于物质的享受和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很多员工就会选择跳槽,这样造成的损失是一个企业难以估量的,因此,企业管理当中要想员工忠心于自己的企业,那么就必须配合教育。让员工深知伦理道德,明白君仁臣忠的具体内涵,最终效忠于自己。
2.致富之道——德本财末
《大学》里有一句话,“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把德行与财富基本做出论断,那就是“德本财末”
企业做得好的被称为企业家,企业家不同于商人,商人的目的是盈利,而企业的目的是把自己的企业当成家来管理,树立一种“家文化”。以前的观点看来企业都是以利润为目的,追求财富的最大化,但是经过历史的考验证明这一点的局限性,现在的企业要想立足,必须对社会抱着负责任的态度,运用传统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果企业家成立企业是为了赚钱,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长久。企业家的财富是建立在企业运行好的基础上,而一个企业要运行好必须要有有德的人。因为有德的人才能够管理好企业,管理好市场,所以一个企业家,要追求的是德行而非财。
3.长存之道——诚信
长存之道与信誉有什么关系呢?成功学的鼻祖卡耐基讲,人成功需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个要有才华;第二个,还得有人际关系,诚信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长期激励调研报告》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的生命周期短,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所以在企业界有一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中国企业当中寿命较长的有同仁堂、六必居等老字号企业,为什么他们能够长期发展下去?我们可以从一副同仁堂的对联里面看出原因之所在“修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同仁堂的企业目标不是去赚取多少钱,而是讲求修德,其中最为最重要的是诚信。孔子讲过“自古兼有死,国无信不立”。
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诚信问题,那么带来是巨大的社会问题,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只有注重诚信问题,讲求信誉,最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