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兰花草
2015/10/5 18:49:42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站在廊上看风雨,从天边几阵白烟,白雾,雨脚如绳,斜飞着直洒到楼前,越过远山,越过近塔,在瓦檐上散落出错落清脆的繁音,这原始的击打乐扣着心弦,合奏出美妙的乐章。
    初夏潮湿的风,淅沥的雨,来的突然,去的也快。雨后的天空鱼肚白,远处的山峦在烟雾迷濛中若隐若现,起伏如线,直连天际;楼前草木被雨水洗礼后更加绿意浓浓,我闭上眼睛呼吸着周围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淡雅的味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田园画面立刻浮现脑海。当我睁开眼想去捕捉这种画面时,映入眼帘的是廊上角落里的一株盆栽植物,它全身紫里透红,披针形叶状,鞘口有缘毛,还开着几朵优雅的小花,花瓣红粉透白,花蕾是黄色的,将整株点缀的恰到好处,极其惹人怜爱。
    我初到这儿时,它已经在这里历经了一个四季轮回,应该说它比我更“了解”这里的环境和气候。起初它不在廊上的角落里,而是摆放在房间的窗台上,因为我并非爱花怜草之人,它也随处可见,并非什么奇花异草,所以就没有闲情去照料它,自然不会在意它的存在。去年冬天,它凋零枯萎了,终被无情的丢弃在廊上的角落里,我以为它的生命从此划上了句号。不曾想今春它又复活了,而且长的枝繁叶茂,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初夏时节它还开出了极漂亮的花儿,花虽不香,但却足够高雅。在惊喜之余,我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对它的漠视。
    一番查找之后,才知道它的芳名叫鸭趾草,别名兰花草,兰花草极易成活,分株及扦插均可繁殖,全年均可进行,无需过多照料,生命力极其顽强。这让我想起了廊上这株兰花草的来历,它是一位同事从所里种的兰花草上分株栽种而来,没有人照料它却生生不息。我忽然爱上了这种平凡不出奇的小草,爱上了它孤芳自赏,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
    葳蕤的春天,百花争妍斗艳,显示着她们独特的风姿神韵,来征求爱好者的好评,可她们毕竟只能昙花一现,在一阵风雨过后也尽是残花败蕊。兰花草虽不是名花贵草,也不清香四溢,甚至少有人能唤出它的芳名,但它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舞蹈,在百花凋零后仍开出极漂亮的小花,我有什么理由不爱它呢?

    酷热的夏天,骄阳似火,那些娇嫩的花草都避其锋芒,她们都需要足够的水分来使其滋养,否则就在烈日下枯萎消亡。兰花草从不爱着大树的荫遮,它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它穿枝拂叶的挣脱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它不怕消融,归化。兰花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可做药用,它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水之功,是夏日避暑之良药。夏夜站在廊上看风景还有另一种意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时再看廊上的兰花草,它自会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美妙意象,悠哉,美哉!
    萧瑟的秋天,秋高气爽,草木浓绿的外衣渐渐淡化,树叶在秋风摇曳中飘零,掉落的树叶铺满乡间的小路,回到土地的怀抱,期待着下一次的新绿。秋天总给人一种辽远、空旷的感觉,古代文人多悲秋,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可兰花草,即便在深秋时节,也不改其色,依然紫气冲天,虽然它没有怒放的秋菊、飘香的金桂那么引人注目,但它从不卑微,从容的立于瑟瑟秋风中。文人墨客应该多写些赞美兰花草的诗词,而不要总沉浸在“芙蓉露下落,杨柳阴中疏”的伤秋情绪中。
    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时不仅北国如此,南国也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寒气中透着一丝美丽。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生老病死,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兰花草也悟到这个道理,它不抗争,不强求,终究枯萎凋零了。如果把它放在温室里,依然生长的枝繁叶茂,可兰花草有着淡薄一切的性格品质,它不想在冬天去和梅花争妍斗艳,我想它是不愿意到温室里去苟活的。虽然枯萎了,但它只是地表上的部分枯萎,“雪深三尺不知寒”,埋在土里的根却依然在吸收着养分,为来年的枝繁叶茂积蓄力量。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正是兰花草的生命写照吗?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内心的不知足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年轻人正处在青春气息散尽而内心修为不够的尴尬阶段,当你的能力还无法支撑自己平静表面下那颗桀骜不驯的心时,放慢自己的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周遭一切美好的事物,宁静才能致远。我们没有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化的境界;没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也没有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但不能没有一颗发现美、爱美及感恩的心。我们应该像兰花草一样,常见而无名,却见地就匍匐生长;无需过多照料,却生长的枝繁叶茂。
    初夏潮湿的风,淅沥的雨,又交融在一起……

  ( 0 ) ( 0 )  

  相关阅读:
· 怀念书院的忠诚卫士----嘟嘟
· 岁月有感
· 童稚笑颜着汉裳 传统文化新篇章
· 天下父母
· 亲近传统文化 感受瑞林风采
· 不忘本来 开辟未来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5173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