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雪域高原之光
个人主页
 
分 享
 
问题交流
 
好 友
 
留言板
   
<<返回列表 | 上一篇 下一篇
建议把“补天节”和“华侨节”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发表于:2011/10/6 分类:传统文化论坛 浏览(5272) 评论(0)

 

 


                      建议把“补天节”和“华侨节”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第一部分————建议把农历正月二十正式确立为:“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


    农历正月二十的“天穿日”又称“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因此,农历正月二十(天穿日)这个节日有三个名称:“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

  “天穿日”又称“天穿节”,是现代的人们非常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据史料推断,天穿节可能形成于西汉时代。也就是说,“天穿节”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天穿节”这一节日风俗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消失。现在,只有在客家人聚居地等少数地区的人们还有此风俗残留。“天穿节”是元宵节之后的第一个汉族传统节日,时间有正月二十、正月二十三、正月二十五等几种说法,但一般以“正月二十”为最多。一般认为,“天穿节”起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天穿节是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也是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节日。“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日,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女娲补天”神话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览冥训》,《淮南子》一书撰著于西汉中期。“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则神话,流传极广,家喻户晓。

    农历正月二十,是我国古代的民俗节日“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是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也是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节日。据史料记载,女娲是地位比黄帝还高的华夏人文始祖,是人类生命的创造之神。纪念女娲的“天穿节”透露出古代人们对生命之神女娲的敬畏,对创育人类、庇佑人类的人类始祖——女娲的感恩与崇敬之情。为了纪念女娲补天,在古代,在正月二十这一天,人们会在庭院中支锅生火,煎出面饼或糯米饼,叫做“熏天”;或者做一个又大又圆的面饼,上面插上一枚穿有红线的缝衣针,主妇手捧大饼,登梯送到屋顶上,以象征补天。“补天”时,全家人都站在院子里,虔诚地望着屋顶问“补住了没有?”主妇则在屋顶上高声回答“补住了!”然后,主妇将面饼捧下来,全家人分食。这是我国民俗节日中,唯一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在我国的民俗节日中,只有“天穿节”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从宋代以后,“天穿节”这一节日风俗就就逐渐消失了,现在,只有在客家人聚居地等少数地区和台湾还有此风俗的“影子”。

    “天穿日”源于古代女娲补天传说,为客家人感念女娲补天相助的特殊节日。每逢“天穿日”,客家人便会放下工作,一方面忙里偷闲,也让大地休养生息;从现代环保概念来看,适度给予大自然修补恢复的时间,更能让环境生生不息、资源永续发展。民国把具有客家独特性的“天穿日”(农历正月二十),定为“全国客家日”。这个节日可以扩展到大陆,仍然称为“天穿日”以及“全国客家日”,同时也可以称为“天穿节”或者“补天节”或者“客家节”。因此,农历正月二十(天穿日)这个节日共有五个名称:“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请参考我以前所提出的建议《关于促进中华统一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建议把农历正月二十的“天穿节”(“天穿日”、“补天节”)扩展(恢复)到大陆,即,把农历正月二十正式确立为:“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同时,为了与台湾实现统一,也把台湾所确定的“全国客家日”(农历正月二十)也加到这个节日中,也可以称为“客家节”。因此,在大陆,建议把农历正月二十正式确立为:“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

    农历正月二十(“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这个节日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大陆,如果正式确立了这个节日,将有如下的意义:

1、可以传承、拯救、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2、纪念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同时也是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

3、可以传承、拯救、保护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和源泉

4、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为海峡两岸的统一打基础、做准备

5、可以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和往来,增进海峡两岸的的共同点,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

6、可以增加海峡两岸的“共同语言”,两岸的“共同语言”越多,就越有利于两岸的统一

 

 


第二部分————建议把“华侨节”(10月21日)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在1952年10月21日,台湾将这一天(10月21日)定为“华侨节”,以纪念“华侨为革命之母”这一历史意义。建议把台湾的“华侨节”(10月21日)扩展到大陆,此节日扩展到大陆后仍然称“华侨节”。与“华侨节”有相关内容的建议,请参考我以前所提出的建议《关于促进中华统一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一、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祖国建设、促进统一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揭开了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无论是革命组织的建立还是革命舆论的传播,无论是对革命事业的经济支援还是对革命武装斗争的参与,海外华侨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铸就了华侨革命史的灿烂辉煌。海外华侨始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始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孙中山先生赞誉“华侨为革命之母”,高度概括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勋。

(1)海外华侨是革命思想的启蒙者、传播者。从辛亥革命开始,海外华侨所秉承追求的自由进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先进思想,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重要精神脉源。

(2)海外华侨是革命组织的重要支柱。从兴中会到同盟会,海外华侨始终是革命组织的重要支柱。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批成员都是华侨。兴中会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到1905年,兴中会会员中华侨占70%以上。可以说,没有华侨的参与和支持就没有兴中会。

(3)海外华侨是革命经费的主要来源。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组建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组织武装起义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活动经费和巨额军饷,这些,大都由海外华侨鼎力支持。虽然海外华侨支持革命活动受到清王朝的威胁,其国内亲属有被株连灭族的危险,但他们为了革命而义无反顾,可谓“解囊相助,不遗余力”。辛亥革命的经费基本来源于华侨的捐赠。辛亥革命中,华侨社团组织动员和积极参与捐款助饷,为革命事业提供了数额巨大、源源不断的经费资助。无论是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的组建、日常活动的开支及同盟会在国内外组建分会的活动经费,还是革命党人创办报刊宣传革命主张;无论是孙中山、黄兴等人奔走世界各地宣传革命、领导革命的旅费、生活费,还是历次起义的巨额军饷,大都由海外华侨鼎力资助。因此,孙中山先生由衷慨叹:“慷慨助饷,多为华侨”。海外华侨捐资输财,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主要的物质基础。他们所提供的一批又一批巨额经费,给了国内革命以强有力的支持。正是有广大华侨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捐助,孙中山才得以在不断的起事失败后重新开始,最终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

(4)海外华侨是武装起义的核心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发动了20多次武装起义,有十多次的武装起义的核心骨干是海外华侨。1895年孙中山策划的广州起义,核心力量就是檀香山华侨邓荫南等人。惠州三洲田起义是郑士良带领数百名华侨及三合会志士发起的。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是新加坡华侨许雪秋等组织实施的。惠州七女湖起义则是华侨邓子瑜、黄耀庭等领导的,参加者多是新加坡华侨。在这些武装起义中,海外华侨前赴后继,冲锋在前,义无反顾,为国捐躯。由赵声、黄兴等人领导的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主要力量来自海外华侨,其中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不下500人。海外华侨奋勇参加革命起义,展现了华侨献身革命的牺牲精神。许多海外华侨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义无反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碧血丹心,捐躯为国。他们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世代传扬。从1895年至1911年,兴中会、华兴会、中国同盟会等各种革命团体,联合会党力量,共同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其中从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在孙中山先生的组织下,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了广东潮州黄岗起义、广东惠州七女湖起义、广西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广西钦州廉州起义、云南河口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在这些武装起义中,华侨均成为这些起义中的重要骨干,不少华侨还是起义的领导者。尤其是在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中,在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后来,经同盟会会员冒着生命危险多方查找,牺牲的烈士共有86位)中,华侨烈士就有31位。

 


(二)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

    广大侨胞历来有爱国爱乡的传统,他们对祖国有深厚感情,侨胞们积极参与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建设,侨胞们身居海外,心系祖国。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以空前的规模组织起来,开展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并英勇投身于侨居地的抗日斗争行列,为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在抗日战争中,从各方面积极地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广大海外华侨以空前高涨的爱国之心,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爱国华侨“捐款出力,贡献最多”,为祖国的抗战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其中如陈嘉庚、李林、南侨总会、南侨机工等。在抗战中,他们为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广大华侨为祖国抗战、实现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其光辉业绩将万古流芳。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嘉庚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陈嘉庚发起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1939年,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组织派遣南侨机工3200多名,抵达云南,参加修筑滇缅公路,以支援抗战。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到重庆、延安等地考察慰问。1941年,陈嘉庚被公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组织南洋闽侨总会。太平洋战争爆发,陈嘉庚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表现在:

(1)声讨不抵抗政策。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世界各地的侨胞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支援抗战,从而揭开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外侨胞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高涨,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救国浪潮。

(2)无私捐款 支援前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世界各地的华侨救国团体纷纷涌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救国团体,如:“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相继成立。抗战期间共有华侨团体约3500多个。抗战期间,为祖国抗战捐款的华侨有40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华侨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华侨的家家户户。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慷慨捐款,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抗战八年,华侨捐赠了大量款物,仅就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资料显示,华侨捐款约达13亿多元。同时,海外侨胞抗战期间汇回国内的数十亿侨汇,对支持祖国抗战也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广大华侨还通过向国内无偿捐献大批战需物资如飞机、坦克、汽车、衣物、药品等方式,支援祖国抗战。这些物资援助,大大增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海外华侨从财力、物力上援助祖国抗战,是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方式,是祖国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抗战时期的华侨捐款,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抗战时期华侨捐款有以下特点:第一,捐款持续时间长,数量巨大。第二,捐款阶层极其广泛。第三,捐款形式多种多样。抗日战争军费三分之一来自华侨捐款。毫无疑间,华侨的大量捐款,是战时国民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补充,是支持祖国长期抗战的重要财源之一。抗战八年中,华侨的爱国捐款从未间断,充分体现了他们以民族为重,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的高度责任感。爱国侨胞,不论老少贫富,他们所捐赠的一分一毫,无不凝聚着海外儿女对祖国的赤诚热爱。

(3)回国参战 血洒疆场

    抗战爆发后,旅居海外的大批华侨告别舒适温暖的家庭,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有的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许多人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其中有不少华侨青年冲破重重封锁,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者和反法西斯战士,涌现出像八路军女英雄李林(印尼归侨)、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菲律宾归侨)等一批华侨英烈,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有的搏击在祖国的碧空,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战爆发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创办的航空学校培训的一大批飞行员先后回到祖国加入空军,使中国的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他们被誉为“保卫祖国领空的干城”;有的担当机工,为抢运抗战物资奔波在滇缅公路上,当时国内缺乏汽车司机和维修工人(简称机工),仅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侨总会,就在南洋华侨中招聘了3200多名机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服务的机工有一半以上是华侨,他们为滇缅公路的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神行太保”;有的参加战地服务团、华侨记者团和华侨救护队,活跃在前线和后方;还有的不远万里回国慰劳抗日将士……。海外侨胞不但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日寇,而且以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4)维护国共合作 坚持团结抗战

    海外侨胞不仅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积极促成者和忠实的维护者。他们坚决拥护和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与国民党内部亲日派叛国投敌活动和顽固派反共分裂行径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5)抵制日货与“不合作运动”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世界各地的华侨就纷纷抵制日货。抗战全面爆发后,这一运动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展开。几乎每一个有华侨聚居的地方都有专门抵制日货的组织。广大华侨不买不用日货,侨商不经营日货。他们认为:“替日寇销一文钱的货,即无异帮助日寇一文钱去制造军火 ,杀我同胞,攻我祖国。” 华侨还开展了不为侵略者服务,不供给侵略者物品的“不合作运动”。南洋日营工矿企业中的华工罢工停产;旅美华侨组织起来,抵制美国把废钢铁和战需品运往日本。所有这些,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支援了祖国抗战。广大华侨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华商因长期抵制日货而破产,华工罢工后衣食难保,但他们“不忍昧于爱国良心,情愿受失业之苦”。广大华侨同仇敌忾,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力地配合祖国持久抗战。
 
(6)宣传抗战 争取国际援助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广大华侨即通过办报、办电台、演出救亡戏剧和抗日歌曲、演讲、散发宣传品等形式,向侨居地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报道中国抗日的真相,呼吁国际友人从道义上、物资上支持中国抗战,捍卫世界和平。广大海外侨胞利用与当地社会联系紧密的便利条件,广泛争取侨居国各阶层人士和进步团体,走访政治家、商人、学者、教会领袖等社会名流,促其主持正义,发挥社会影响,动员本国人民推动本国政府建立反日政治同盟,援助中国抗战。在他们不懈地努力下,援华抗日的舆论响遍全球。欧洲、北美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友好人士,先后建立了一些反日援华联合组织,并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不许出售或运输军事物资给日本的“不供给运动”、“一碗饭运动”、购赠“希望书行动”等等。国际友人的热情支持,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鼓舞了中国人民,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此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各地华侨或组织抗日武装,或参加当地人民的抗日军队,以及通过其他形式,积极投身于保卫第二故乡的战斗,同侨居地人民和盟国军队并肩作战,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与此同时,欧美澳等国众多华侨应征入伍,开赴欧亚各战场,同德意日法西斯浴血奋战。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侨居地人民的独立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同时也策应了祖国的抗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等国家,至今还耸立着纪念华侨反法西斯烈士的不朽丰碑。

    海外侨胞为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在华侨史和中国近代史上写下的光辉篇章,将永垂青史,万世留芳。

 


(三)东南亚的客家华侨对抗日战争所作的巨大贡献

    东南亚各国的客家华侨,世代相传,热爱家乡祖国。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客家华侨共同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体客家华侨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支持祖国抗战。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同乡会,发动客家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立抗日救国的宣传阵地。有的亲自投身于抗日反法西斯的战火之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写下了抗日战争伟大史诗中的光辉的一页!

(1)组建抗日救国客家团结组织

  在东南亚的客家华侨,以胡文虎为首,于1929年在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客属总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团结在南洋侨居的客家人,互通信息,加强联系。自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这个“南洋客属总会”便成为全体客家人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开展救亡运动的一个有力的组织。当时胡文虎紧急动员普天之下的客家人,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便于开展救亡工作,胡文虎号召在南洋客属总会之下,各地再成立分会。在胡文虎的爱国精神鼓舞下,各地的客属分会纷纷成立。几乎所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客属分会的建立,大大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各地客属分会出现了许多爱国捐献的动人事迹。胡文虎长期为客属总会会长。他以身作则,带头捐献。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胡文虎支持抗日战争所捐献的款项最多,还捐有各种药品物资等等。

(2)建立抗日宣传阵地

  客家华侨,在抗日宣传工作上表现得非常出色。首先是胡文虎所创办的《星洲日报》、《星岛日报》等一系列“星系报”,成为当时华侨社会中宣传抗日救国的坚强阵地。

(3)组建“新加坡华侨义勇军”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南洋各国都被日军占领。在南洋的华侨又面临着直接和日军战斗的艰巨任务,各地纷纷成立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游击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加坡华侨义勇军”。有很多客家华侨参加了“新加坡华侨义勇军”。“新加坡华侨义勇军”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四)华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彰显了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继续发扬爱国传统,掀起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为祖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华侨热情帮助新中国发展对外友好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搭起了中外交流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更是全方位的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一百年来,海外侨胞的赤诚爱国主义精神一以贯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

 


(五)华侨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直是海外华侨的强烈愿望,也是辛亥革命先驱的未竟事业。目前,全球由华侨华人成立的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组织已有180多个,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了海外侨胞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海外华人华侨为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二、建议把“华侨节”(10月21日)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为了永远铭记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祖国建设、促进统一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建议把台湾的“华侨节”(10月21日)扩展到大陆,并且建议把“华侨节”(10月21日)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把台湾的“华侨节”(10月21日)扩展到大陆,并且把“华侨节”(10月21日)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意义有:

1、可以永远铭记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可以永远铭记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为伟大的辛亥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3、可以永远铭记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为伟大的抗日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可以永远铭记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为祖国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5、可以永远铭记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为促进祖国的统一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6、可以永远缅怀为了中华民族的光复、自由和解放而英雄奋战、英勇牺牲的华侨先驱、华侨革命先烈们

7、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为海峡两岸的统一打基础、做准备

8、可以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和往来,增进海峡两岸的的共同点,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

9、可以增加海峡两岸的“共同语言”,两岸的“共同语言”越多,就越有利于两岸的统一

 

 


第三部分————建议把农历正月二十(“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和“华侨节”(10月21日)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1)建议把农历正月二十正式确立为:“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并且把农历正月二十(“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2)建议把台湾的“华侨节”(10月21日)扩展到大陆,并且建议把“华侨节”(10月21日)正式确立为全国的节日。

(3)建议高度重视这两个节日:农历正月二十(“天穿日”、“天穿节”、“补天节”、“全国客家日”、“客家节”),“华侨节”(10月21日)。

 

 

    细菌战史实宣传志愿者  韩广文

 

<<返回列表 |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暂无评论
评 论:  登录 注册
 
   
 
  其它分享  
建议让2012年成为“复兴中华文化伟大运动”的开端之年
建议中秋节放假七天(农历八月十三————八月十九)
农历改称华历、春节改称华年、春节放假20天方案
关于促进中华统一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建议把六月十日设立为:革命女侠节、女侠节
农历改称汉历、春节改称华年、春节放假20天方案
建议把农历七月二十四确定为:水利节、江堰节、灵渠节、运河节
建议把农历十二月初一确定为:中国昆剧艺术节
建议把农历正月二十确定为:中国20大国粹节、国粹节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邮箱:zhjdorg@163.com 咨询电话:0311-86991907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楼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