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摘要: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孔墨三圣被尊为战国时期道儒墨三家之先师,他们思想光辉的迸发开启了后来百家争鸣的先河。本文试就社会秩序、对周礼之态度 、治国方略三方面探讨老孔墨三圣政治理想之异同,以便进一步了解周秦时代思想文化的状况。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关于这一社会变动的性质,目前,大部分学者将它看作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这种社会性质的转变典型地表现为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飞跃。 经济方面:春秋战国之际,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井田制开始崩溃,经济发展迅速。 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室无法控制局面,诸侯国之强大者,四出征讨,以图霸业。 与经济、政治变化相伴而行的,便是在思想文化上由西周的“皆原于一,不离于宗”的官学形态向多元化发展。当时“诸侯力政,百家异说”,“处士横议”,思想家们针对剧烈动荡的社会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阐发自己的观点,开始了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竞起的源头是老孔墨三圣时期。一种思想文化或学术的产生无非有两个目的:或是探讨人生哲学,或是阐发政治理想。老孔墨的思想自然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然而他们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此处不加赘述。笔者在此着重探讨他们的政治理想之异同,以求教于方家。 一、社会秩序理想之比较 对于社会秩序的理想最能体现一个思想家的政治观及其阶级阶层的隶属关系,而一个学术流派的政治思想则对其社会秩序之理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先看老孔墨三家政治思想之要点:老子“认为自然力是万能至上者,人工涉入会损坏自然之朴素。其政治观点建立于绝对的自由理想之上,极力排斥政府的干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伦理政治,主张实行“德治”“礼治”和“人治”,以求建立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等级森严的政治秩序和“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的和谐礼乐之世。墨子的政治思想是以天或天志为最高主宰,选贤与能,立为天子,一同天下之义,建立“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