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老孔墨政治理想之比较
2009/7/20 10:49: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中华经典网  浏览:8789  【打印


    作《春秋》是孔子期望实现其理想社会秩序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孔子就曾言:“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也评价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孟子又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晚出的《孝经·钩命诀》载: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也反映出孔子希望通过作《春秋》来实现他的社会理想。
    作为小生产者代言人的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初期,他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大国之攻小国,大家之乱小家,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的“大乱之世”。广大民众过的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悲惨生活。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人们之间的“别相恶”和“交相贼”。针对这一情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希望建立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秩序。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墨子提出了“天志”的概念。“天志”实际上就是墨子心目中衡量社会行为规范的尺度,其最高要求就是希翼人们“兼相爱,交相利”,最终达到“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盛世状态。
    二、对周礼态度之比较
    周礼是奴隶社会的一种等级名分制度,它不仅指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而且还包含了此前夏殷时期的一些礼乐制度。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当了周王朝多年史官的老子当然熟悉周礼的内容。但他更深刻地看到周礼的某些虚伪性,认为周礼不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麻痹广大民众的工具而已。所以老子对周礼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进一步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兹。国家昏乱,有忠臣”。基于此,老子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他看到了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给人们带来了自私、欺诈等一系列不道德行为,于是错误地认为文化本身是社会混乱的源头。老子提倡愚朴的原始道德固然有其善良的愿望和合理的成分,但是也有不正确的一面。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