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义工申请 义工快讯 义工百科 义工动态 媒体聚焦 义工风采 活动专题 公益新闻
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2009/8/25 15:19: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编辑:中华经典网  浏览:5948  【打印

fiogf49gjkf0d

    齐鲁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诞生了博大恢弘的孔孟儒学,而且孕育了绚丽夺目的兵学文化,涌现出了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等众多著名的兵家。宋代官修《武经七书》,作为兵家的必读经典,其中《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四部兵书的作者,都出自齐鲁大地。这充分说明兵家文化是齐鲁文化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同时也是齐鲁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所独具的魅力和风采。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要者有五。
    其一,爱好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政治范畴。向往和平,反对战争,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尽管齐鲁兵家都以兵学立身,但他们无一不反对战争。姜太公主张文伐,即用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六韬·文伐》中列举了十二条文伐手段,相对残酷的武力争斗来讲,文伐显然是一种和平的斗争方式。
齐桓公时,在管仲的佐助下,首霸诸侯,管仲清醒地意识到和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他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他说:“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此四患者明矣,古今莫之能废也。”强调战争是危国忧主之患。
    司马穰苴认为,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除暴安良,并不是为了侵略他国,炫耀武力。即使是攻进“不义”之国,也要布施“仁政”,“入罪人之地,无暴圣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属,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这种对敌国的“仁政”,表明战争只是惩治“罪人”,并不能伤害人民。
    在孙武的军事思想中,和平思想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强调“全胜”,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诸国对立的情况下,形势可以由“不战”向“战”转化,也可以由“战”向“不战”转化,孙武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就体现了由战向不战的转化。尽量用“伐谋”、“伐交”来解决问题。“伐谋”、“伐交”相对“伐兵”而言,实际上就是和平思想的具体体现。
    孙膑强烈地反对战争,他说:“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并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孙膑认为,举义 兵是为了禁止争夺。由于各国的侵略争夺,危害了百姓的利益,所以要“举兵绳之”,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如果战争的目的不是出于对百姓利益的考虑,战争就会失败,所谓“穷兵者亡”就是这个道理。

0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官方邮箱:zhjdorg@163.com 电话:0311-86991907 经典网官方QQ群:129272535官方微信号:zhjdorg2013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