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务实特征。齐鲁兵家无不以追求事业成功为己任,而他们事业成功的历程,也就是务实、拼博的人生经历。齐鲁兵家务实,首先表现在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使自然条件为我所用。《孙子兵法》有《地形篇》,通过“地有六形”和“兵有六败”的论述,来揭示自然地理在战争胜负中的作用。孙子将自然地形看作是“兵之助也”。如果不善于利用地形,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兵家。《孙子兵法》中还有《九地篇》,从军事地理学角度,来论述战略进攻中实施突袭的若干问题。在战争中,重视地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注重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孙膑兵法》则有《地葆篇》,葆,通宝,将行军作战中的有利地形视为宝。 齐鲁兵家的务实特征,还表现在因民俗上。民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非一朝一夕所形成,也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姜太公就国后,面对以东莱为代表的抵抗势力,他没有强制推行周朝的政治制度,而是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方针,充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赢得了东夷人的拥护。管仲相齐时,根据齐人好技巧、以致富相竟的风俗,“通货集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这种“与俗同好恶”的政策,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甚至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与管仲“与俗同好恶”的务实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贵势”是齐鲁兵家务实的又一表现。所谓“贵势”即机动灵活,随势而动。《管子》中有《形势》、《形势解》、《势》三篇来论述管仲对“势”见解。管子认为,凡事顺势则成,逆势则败。《孙子兵法》中多次提到“势”,如“计利已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再如“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是指孙膑能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气候、阵法等各方面的条件,机动灵活,创造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形势。由此可知,遵天时,就地利,因民俗,顺形势,构造了齐鲁兵家的务实特征。 其五,辩证思维特色。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起源于西周,到春秋时期,朴素辩证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如老子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对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十分精辟。人们的这种对事物的辩证认识,自然而然地会渗透到兵学理论当中。孙武在以辩证法观点去分析、总结战争规律时,“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对立范畴:敌我、主客、彼己、阴阳、动静、进退、攻守、强弱、速久、胜负、奇正、虚实、勇怯、避就、专分、治乱、利害、优劣、安危、险易、广狭、远近、众寡、劳逸、迂直、内外、卑骄、生死等等。这些对立范畴,无一不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见姜国柱《〈周易〉与兵法》,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孙武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战争,大大丰富了兵学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