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四、《童蒙止观》与《大乘起信论》的印证 《止观》第六章,大师引用《大乘起信论》(以下略称《起信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后代大德也随之引证,并广泛弘扬《起信论》。可是清未民初,个别学者,不能融会经论,固执一家之言。对《起信论》横加指责,因此引起争执。就其焦点有二,一者来源之争,二者法义之争。为正法久住,今略示事实。 欲辩《起信论》的来源,首先要查明其文在中土的弘传时间。据《继高僧传》真谛传云:“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乃至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余人翻《金光明经》,三年二月,返还豫章,又往新吴始兴“。而智恺所作的《起信论》序文中也准确地记载了真谛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居住衡州始兴郡(今广东韶关市),这一点与历史相符。可是,当时的社会动荡,真谛四处流浪,行踪不定。国家的纪元年号也经常变动,无法预测。序文既然准确地记载了这段历史,可见《起信论》及其序文在中土的出现不早于公元554年。又据《续高僧传》记载,僧宗,法泰,智恺诸僧追随真谛多年,于陈朝光大二年(568)遣人将新译经论送往南京(又名建业)拜访当代高僧并谒见陈废帝,希求朝廷邀请真谛入京弘法。此时,真谛与智恺都尚在广州弘扬俱舍,摄论,并于僧俗互通信息,即使有人想借二人的名意伪造经论,也必须在公元568年以后方有可能。章安所著的《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记载,智者于光大元年(567)到南京弘法,并且居住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中,法泰携新译经论又回到南京,弘扬俱舍,摄论,又曹毗者曾随智恺,真谛学法多年,后又回到江都,在南京附近居住,并开讲诸论。而且真谛在南京居住两次,故旧甚多。在这八年内,智者见闻真谛的译经当在情理之中,如《童蒙止观》的第十章也引用真谛三藏的新译《金光明经》来说明修学止观的因地与果报都不可思议。此时此地,若说伪造的经论在南京能够弘传,那只是痴心妄想。 智者大师于太建七年(575)离开南京入天台,于太建十年(578)讲《童蒙止观》,期间三年,又有谁伪造《起信论》呢?智者大师?大师的本地自不必说,以其一生的示现看,教依法华,观依中论,传自慧思,且有《璎珞经》为证,《起信论》与智者的说法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又智者初到南京先讲《大智度论》,后授次第禅门,法盛一时。耆德高僧伏膺至教,帝王将相竞相归依。其时,大师虽年仅三十几岁,却众望所归,得法弟子几十人。《释禅波罗密》的说法奇妙,禅境的微细分析,三千年来,也很少有人相比。大师一生造寺三十六所,亲手度僧一万余人,塑相八十万尊。无碍说法,依经义自创名词,如五时八教,四种净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