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听家乡很多人说店子村变了:戾气没了,人心好了,风气正了。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店子村,一探究竟。
刚到店子村口,喜悦的唢呐声就已飞进记者的耳朵。原来,店子村首届“礼乐少年 孝德人生”冬令营活动闭营仪式暨店子村“好婆婆 好儿媳 好子女”表彰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这在别的地方可能算不得什么,可在店子村却意义重大。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东部的店子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更为要命的是,村里邻里矛盾复杂,家庭纠纷不断,连公安机关也曾对店子村的各种矛盾纠纷皱眉头。“宁绕九关口,不从店子走”的说法,证明了店子村曾经的“民风彪悍”。
2005年,张厚见被推举为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解决邻里矛盾?如何发展当地经济?一系列难题摆在了新任村支书面前。
张厚见觉得,家和方能万事兴。
于是,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决定带领广大村民开展以“孝道”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孝德讲堂首先开张,峄城区聚好人俱乐部的志愿者,利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述我国的孝道文化。村里还把62位80岁以上的老人接到村委会一起聚餐,志愿者们陪老人吃饭、唠嗑,帮老人剪指甲。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则上门给他们洗衣、做饭。
村里89个四到六年级的小孩子参加完培训后,有的回家主动给爸妈盛饭,有的要给爸妈洗衣服,还有的直接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以后要好好孝顺你们。”
孝的力量在积聚着。村民们从孝敬自家老人做起,并由孝亲敬老做到睦邻友爱。几年下来,村民们心气顺了,心结解了,村里打架的没了,骂街的少了,曾经多发的刑事案件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如峄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闫羲和所说:“孝道把店子村散落的人心重新拢了起来。人心齐了,家庭自然和睦了,家庭和睦了,社会还会差吗?”(本报记者 韩业庭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康 亮 张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