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cssysf
个人主页
 
分 享
 
问题交流
 
好 友
 
留言板
   
<<返回列表 | 上一篇 没有了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一)
发表于:2011/3/6 分类:我的分享 浏览(4688) 评论(0)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文化及价值观的支持。但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偏激,对于西方文化则盲目祟拜,热心于对西方管理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甚至于追逐。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无疑受到两种文化,即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因此,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得到繁荣和发展,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特区30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的源头及发展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管理者总结比较了日本与美国企业管理的经验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中国从来就没有企业文化。

    其实自古中国就有企业文化,但古代不称企业而叫商或商贾。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老子告诉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这是古代经商的至理名言。再如《礼记•大学》中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里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君子先抓住根本,根本就是德,有了德,人家就敬佩你,愿意跟你做事情,你就有人了。经营者如有德,然后钱财随之而来,所以企业可大可久。

    公元前627年,春秋时郑国商人玄高,去成周经商,路遇袭击郑国的秦军,遂冒充郑国代表,以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又秘密派人回郑国禀告险情。一个生意不大的商人,将义利荣辱孰轻孰重,分辨得清清楚楚,同时又如此果断,如此明确。这种以热爱郑国为荣,以义为先,以荣为重,被后人长久颂扬。范蠡也是春秋时越国的经商者,其“三聚财与三散财”的故事脍炙人口,所以“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成为千古做人经商的佳言!

   《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他在《论语•里仁》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在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儒家价值观的由来。

    到近代,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进了外来科学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形成了中国的企业文化。

    同仁堂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同仁堂创建於1669年(康熙八年),又称为乐家老铺,历经八代皇帝。同仁堂有一副对联:“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它的意思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同仁堂到现在已经341年,一直尊“仁心”、“仁术”之道,从而奠定了同仁堂文化的底蕴,成为历代同仁堂人遵循的行为准则。现在的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继、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同声同气,济世济人;仁心仁术,医国医民”的文化传承。这不仅仅是几句话、几个字,而是将这样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之中,作为立业之根本。我们从同仁堂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仁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但我们仍然创造了以“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精神”等为标志的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逐步获得了新生。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目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正是在这次党的大会上,在党章总纲中第一次明确增加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内容,表明党在对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的重新认识和崭新理念。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种对于中华文化的重新定位,表明中国开始进入了文化建设的新时代,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重要的地位。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中指出:“中国的文明传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想追求,乃至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几千来形成了团结统一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自强不息的传统”。这些论断表明,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至今仍然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管理法宝。

    1999年4月8日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人权的概念时说:“中国的孟子讲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讲人权,比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人权宣言》要早得多了。”他的讲话道出了孔孟之道的“仁爱”思想,与我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多么的一致。

    2000年6月21日西班牙埃菲社社长贡萨洛采访朱镕基时问道:“你认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年轻人有丧失传统价值观的危险吗?”当时朱镕基总理回答道:“对年轻人的教育是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年轻人所受到的教育是国际性的,他们得到的信息有好有坏。一部分年轻人,越来越不太喜欢中国传统的文化,而是喜欢‘现代’的。我们主张文化的开放性,一种文明只有吸收全世界最优秀的东西,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但是现在有的年轻人吸收的不是优秀的文化,而是庸俗的东西。因此,加强对年轻人进行民族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教育,并使这种教育更有吸引力、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在这里朱镕基向我们企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比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更重要的东西,是员工的素质,即全面伦理道德教育的管理。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深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精髓,为我们创建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

    为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2001年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确立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与儒家思想一脉相传,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之一,写进了党的文件——党章的总纲。党的十六大还把“以人为本”作为新世纪的重要理念,为企业文化建设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将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每一个理念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它表明党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2006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时指出:“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胡主席的这段讲话,向我们清楚地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根基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确立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个党的文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道德基础。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作为党正式的重要文件,重申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剑桥大学发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他说:“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发言,诠释了道德的伟大力量。道德是促使每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在因素,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逐利性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但企业的利益诉求与道德要求并无本质冲突。温家宝总理在这里谆谆告诫我们,不要以为只要把产品品质和安全生产服务搞好了能赚钱就是管理好了企业,唯有有道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得到大众的赞赏和支持。赢得了人心,我们的企业才能够长长久久。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从以上一系列党的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内容看,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传承千年,无疑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包括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和时代文化等。因而中华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它曾经多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佛教、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等的传入。中华文化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概将其精华包容进来,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为我们今后五年创建企业文化描绘了一幅灿烂的蓝图。

    社会主义只有吸收人类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我们的企业文化也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返回列表 | 上一篇 没有了
 
   评论
        暂无评论
评 论:  登录 注册
 
   
 
  其它分享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三)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二)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四)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三)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育企业先进文化之果(二)
 
Copyright & copy 经典网 邮箱:zhjdorg@163.com 咨询电话:0311-86991907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楼B座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