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程雄飞 肖良平:中国古典传统中的“文明”“交流”“互鉴”
2025/1/13 9:19: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我要评论 【打印

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文明”“交流”“互鉴各自有着丰富含义。这三个词汇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意蕴,只有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我们才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概念的全貌。

  中国古典传统中的文明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文明文化两个词汇均源自古代经典《周易》,且二者在概念内涵上存在着一定的相近之处。《周易》有云: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天文可了解时节变化,这是自然规律;观察人文可教化世人,这是社会文明,人文与天文共同作用于天下。可见,文明的概念在最初时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教化内涵,指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和人类社会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具有化育天下的功能。此后,文明一词的使用也多侧重于其教化功能与人文意涵,如浚哲文明”“圣人内外文明等表述,都体现了古人对于文明作为精神文化现象的重视与推崇。浚哲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原文为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这里用来形容舜帝的智慧深邃、文明光辉。在现代社会,浚哲文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尊重不同文化、学习不同文化,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中国古典传统中,圣人内外文明蕴含三层意义。首先,内心修养深厚,圣人具备高尚品德与坚定信念,追求真理,注重道德,关爱他人,树立道德典范。其次,外在行为高尚,圣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感召他人,推动社会进步。最后,作为文明体现,圣人内外兼修,不仅展现个人品德与智慧的高度,更代表人类文明的进步,其思想行为成为后世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一词逐渐传播开来,先传入日本,而后在19世纪末又从日本回流,形成了现代汉语中文明的概念含义。20世纪初,经由维新人士的引介与使用,文明的概念迅速流行开来,并兼具了形而上的精神与形而下的物质含义。如,康有为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中提到夫主乎太平,则人人有自主之权;主乎文明,则事事去野蛮之陋。这句话明确表达了他对文明的推崇,认为文明的发展是去除野蛮陋习、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这使得文明的意涵在现代汉语中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元。

  中国古典传统中的交流在中国古典传统中,交流一词,其原始意象往往与自然界中的河水汇聚紧密相连,它侧重于实物在物理空间中的直接接触与深度融合。这种意象不仅富含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也体现了事物间和谐共生的哲理。例如,在汉代女文学家班昭的《东征赋》中,那句望河洛之交流兮,便是对黄河与洛河这两条大河在中原腹地交汇,形成壮阔景象的生动描绘。这里的交流,如同大自然中的水流,自然而然地汇聚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事物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深层含义。然而,中国传统经典中的交流也有交通的含义,例如,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注解中国传统经典《周礼》时,提到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这里的交通用来描述国家之间的往来,既包括国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贸易往来,又包括国家之间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揭示了不同文明交往的深远意义。宋元时期,交通指的是实际的道路、水路等交通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设施和维护。元李好文绘制的《长安志图》记载宜大疏淤塞,以利交通。明清时期,通过海洋而来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宗教等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了冲击与变革。这一时期,交通一词在人们论及西方文明时频频出现。民国时期,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史学家开始讲授中西交通史,他们致力于挖掘和整理中外文明交往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遗产。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学者逐渐发现交通一词更多地侧重于物理空间的联系与往来,而缺乏对精神文化交流的呈现。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不同文明之间的精神文化交流与互动,避免表述上的歧义与局限,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学者开始用交流一词来取代交通。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准确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文明交往内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如今,交流一词已成为描述不同文明之间精神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常用词汇,承载着人类对于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中国古典传统中的互鉴互鉴中,字是其核心意涵所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然而,在中国古典情境中,逐渐超出了其原始含义,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词汇。如《诗经·大雅·荡》中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里的便是指经验教训。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说:以古作鉴,施于己者也。鉴貌在乎止水,鉴己在乎哲人。能以古之哲王鉴于己之行事,则貌之妍丑宛然在目,事之善恶自得于心。这里的同样是指从他人或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保持清醒、规避错误。明朝祝允明在使用互鉴一词时,取其互相印证之义。如他在《蜀前将军关公庙碑》中所说:二者互鉴,足可相明其与诸葛公不容汉贼两立之志。这里的互鉴便是指双方通过互相印证来明确彼此的观点与立场。然而,此时的互鉴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广泛含义。到20世纪初,互鉴一词逐渐接近现代含义。如1916年康有为针对共和政体在《中国善后议》中指出:其立法之本末,成效之得失,相师互鉴。这里的互鉴便是指各国在政治制度领域相互借鉴与学习。然而,此时的互鉴仍然主要局限于政治制度领域,内涵相对狭隘。

  综上所述,传统中国并未诞生“文明交流互鉴”的整体概念,但是“文明”“交流”“互鉴”等单个概念的内涵却逐渐接近现代用法。这些概念和词汇的演变与发展,为“文明交流互鉴”概念的整合奠定了认知基础。作为标识性概念的“文明交流互鉴”,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尊重,倡导通过交流与互鉴促进文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对传统中国文明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和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互动规律的深刻洞察,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作者:程雄飞、肖良平,分别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兼职特约研究员;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 0 ) ( 1 )  

  相关阅读:
· 李川:“立象以尽意”——何以书法传统为中国特有
· 十二时辰:古人的时间之美
· 程雄飞 肖良平:中国古典传统中的“文明”“交流”“互鉴”
· 如何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创新中华文化?
· 儒见 | 房伟:礼乐文化的历史流变
· 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从六个关键词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3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