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
2002 年 12 月 6 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003 年 4 月 28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捶百炼而愈加坚强, * 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 * 的就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2003 年 8 月 12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当作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2006 年 3 月 4 日,胡锦涛同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2006 年 4 月 22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耶鲁大学,并发表演讲,特别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治国理念上的价值:“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下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 5000 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立民、喻民、养民、惠民'。……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的一句千年传世格言。中华民族所以能在 500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曲,屡遭坎坷而不馁, * 着就是这样发愤图强、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善人亲民,讲求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辱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的优长,兼济八方的精神……”
此外,胡锦涛还向耶鲁大学赠送了包括四书五经等珍贵图书。 [yao_page]
毛泽东
1938 年 10 月 14 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1942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毛泽东选集》 P707 ~ 708 )
李岚清
2003 年 1 月 7 日,李岚清同志在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写的“序言”中说:“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 *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各个道德领域中,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我们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也都是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 [yao_page]
许嘉璐
《人民日报》 2000 年 2 月 25 日第 8 版《人文教育访谈录》,刊载记者祝华新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许嘉璐,提出要夯实国学底子,他说:“我给博士生出过一道思考题:上个世纪之交,文人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根底很深,包括茅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在内,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我觉得,除了封闭、积贫积弱,“文革”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许多中学生写的汉字还不如日本人,也不如台湾。多年极左的政治运动导致传统文化断层,这是一个惨痛教训。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作那么多形而上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诗文,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我认为单是业余诵读还不够,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希望教育部门考虑。古诗文诵读还要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
2004 年 10 月 15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启动仪式上,许嘉璐发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而呐喊》的讲话,他说:“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利坚,以它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高度的科技,用他的各种商品夹裹着各式各样的文化,进入到整个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当然,美国文化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其中有很多宝贵的东西,那是美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世界各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统治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惟我独尊,惟己为大,个人至上,消费至上等等的思想,在这些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好莱坞大片当中夹裹着,进入到每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是我们也别忘了,在强势的经济所带来的也有野性的文化、兽性的文化,把人类拖向罪恶深渊的文化。再者,如果所有国家的儿童一出生就吃的是美国的奶粉,穿的是米奇牌的服装,稍大一点,看的是迪斯尼的动画,再大一点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再大一点,听的是摇滚、爵士,看的是西部大片,那将是地球的灾难,人类的灾难,因为我们的孩子们也都沾染上了惟我独尊,惟己为大,消费至上,享乐至上,个人至上,都至上,最后谁至上,谁有力量谁至上,谁能打败别人谁至上。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一定犯人。但是美国的文化是先发制人,我觉得你不顺眼,我就可以打你,天赋我权,世界不得安宁,家庭不得安宁,人心不得安宁。但是我相信不会有这一天,因为它违背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人类的文化必须是多元的才能前进,因为任何一个文化只有在不断吸收异质文化有益的成分的基础上,才能前进,中华民族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这个时候,如何抵御病菌的侵染?我们既要打开窗子,打开门,让新鲜的空气进来,那么你就不能完全杜绝蚊子、苍蝇也进来,我们不能因为进来蚊子、苍蝇就闭关自守,中国人的教训够惨痛的。自 16 世纪起,我们闭关自守就让世界上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在别人的几艘炮舰的攻击下,就变成了半殖民地,牺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改革永无止境,开放没有结束之时,那么对进来的蚊子、苍蝇怎么办?一,打掉它,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打是打不尽的,电动驱蚊器也驱不尽的。那么,只好自己再强身,强身就是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让它像春雨无声的渗透到每一个人,特别是未来接班人的心头,这样蚊子叮几下,起个小斑点而已,吃了苍蝇叮的食物不会得肠胃炎。
“今天看到了有中学的孩子、小学的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我非常高兴,他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父亲教我,老师教我,既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读‘孟子见梁惠王',还读‘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背《千家诗》,因而至今一些经典还耳熟能详,内容可能都忘记了,但是‘修齐治平',这样一个人生应该具有的,生活的逻辑和伦理的逻辑,深深地种在我的心里。” [yao_page]
陈至立
2000 年,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广东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古诗词诵读精华》丛书作序,提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新世纪之初,中华民族正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依赖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的下一代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有用人才。”
2004 年 9 月 1 日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启动仪式上的致词上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 *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沧桑而不断发展,饱受磨难而百折不挠, * 的就是这种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中华儿女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缔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灿烂的中华文明。……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同学们正处在学文化、长身体、立志向的关键时期,要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来熔铸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奠定自己的文化根基,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创造和提升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