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记者:何平 摄影:陆颖超 撰稿:李玉龙
一心只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辞辛劳日夜赶工
图右为石彦生老人,图中为老人的老伴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77岁老人石彦生历时半年,在石碑上雕刻出《弟子规》、《孝经》、《心经》、《太上感应篇》等国学经典。
2011年2月底,瑞林书院几名义工专程到石家庄无极县城拜访了这位刻碑老人。
见到老人时,出乎我们意料,老人腰板直挺、面色红润、耳聪目明、双臂有力,而且特别和蔼可亲,倘若不经人介绍,根本不知道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
老人雕刻的石碑十分精美,然而他的住宿环境和工作环境却相当恶劣。老人和老伴居住在不足30平米的小房子里。一间是老人工作的地方,另一间则是老两口的卧室,两间房只用一块破旧的门帘隔开。而屋内设施更加简陋,除了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和两张破旧的单人床以外,无别的家具。家中唯一的电器还是邻居送的一架台式小暖风。整个冬天,屋内除了这台微弱的电暖风外,没有任何取暖设施。
我们和老人愉快的交谈,言谈间我们亲切的唤老人为“石爷爷”。石爷爷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心愿,他想亲手将优秀的国学经典全部雕刻在石碑上,让它们流传千秋万代,让圣贤之道永驻人间。
为了达成这个宏伟心愿,从2010年5月份开始,石爷爷就立誓:放下一切,利用自己的余生,专心刻碑。他每天很早就起床,晚上常常工作到十点才收工。石爷爷不辞辛劳,日夜赶工,第一批已刻制完成《弟子规》、《孝经》等经典名著。接下来,石爷爷还计划把四书五经也全刻出来。
(图为碑文《孝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石碑上刻字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因为石碑上的粉末很刺激皮肤。夏天天气炎热,屋内又无风扇,石爷爷只穿件白色小背心就雕刻,结果粉末粘在皮肤上,起了很多红色疙瘩,奇痒难耐。并且,每块石碑都有400多斤,很沉。年近八旬的石爷爷却从未请别人帮忙,都是自己亲自搬运石碑,毫无怨言。干这么重的体力活,理应吃得很丰盛才有气力,然而老人的三餐竟是食别人的剩面。因为老人隔壁有家板面店,店里每天都有很多客人吃剩的面条,老人觉得把面条倒掉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便将客人的剩面和在一块,天天与老伴以吃剩面为生!
曾经有人问石爷爷:“您这么大岁数了,刻这么多碑干什么?”他说:“把老祖宗的文化流传下去”;那人又说:“你刻这些碑挣不少钱吧。”,石爷爷答道:“一分不收,免费捐给需要的地方”;那人再说:“你图啥呢?傻子吗?”石爷爷不予争辩,心想这样的人真是太愚痴了。
老人家庭贫困,虽从小酷爱写字画画,却无机会进校正规学习。66岁那年,石爷爷终于获得一次去书画学院进修的机会。经历三年的苦学,石爷爷终将雕刻手艺学成。手艺学成后,石爷爷并未以此为生,而是将毕生的精力和财力全用在雕刻中华经典上。
曾经有人出三百元请石爷爷作一幅画,但被石爷爷拒绝。石爷爷认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雕刻国学经典,这些比挣钱更有意义。石爷爷还常说:“人活在世上没有几天,要多干点要紧的大事”他更认为,作为炎黄子孙将古圣先贤的教诲传承下去,这才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石爷爷从去年五月以来,不分昼夜雕刻中华经典,他这种不怕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一些爱心人士纷纷给石爷爷捐款,一方面是鼓励老人再接再厉,另一方面自己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尽点心意。
夜幕降临,我们依依不舍与老人告别,紧握着老人苍老干枯的双手,凝视着伫立在墙角一块块雕刻精致的石碑,不禁引起我们深思:年近八旬老人历尽艰辛雕刻经典,一心只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是否该向老人学习,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