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来源:中国安徽在线 新闻背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等地发生8级强震,许多在沈阳念书的四川学子家中受灾,无法完成学业。就在他们面临困难的时候,5月17日,本报联合沈阳市民政部门开展了征集“沈阳妈妈”、“沈阳儿女”活动。首批“沈阳妈妈”28位,资助了35名灾区学子。
晨报讯(记者付鸣川见习记者吴世强)汶川地震过去已快三年,但辽宁人与灾区的情谊并没有中断。
5月8日是母亲节,本报将举办“辽宁爱心感恩会”,当年的四川学子、“沈阳妈妈”以及当年奔赴四川的医护人员将讲述3年来他们与四川的故事。
已经离开沈阳的四川学子也录制了视频,来表达他们对辽宁人的感恩之情。
困难时“沈阳妈妈”伸援手 还记得当年那个20岁名叫范艳琼的女孩吗?当年的她,正就读于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档案系大一。
当年的地震掩埋了她的家和耕地,父母居住在安置点,她读大学的费用一时没了着落。就在这时,“沈阳妈妈”的出现,让她再次看到了希望。
时隔3年,记者在辽宁大学见到了已读大四的范艳琼。她用带有“川味”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3年来的经历和变化。
地震后,她申请了助学贷款,还在学校的资料室整理图书,在通讯大厅打工,尽量不向家里要钱。
范艳琼说,在她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是“沈阳妈妈”给了她希望。捐助者邱海春不但给了她2000元钱,还经常打电话询问她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事,“前几天我们还打电话了,她女儿读大学,我们也经常在网上聊天,关系特别好。”
希望有朝一日回沈阳工作 提起范艳琼,“沈阳妈妈”邱海春一个劲儿地夸,这3年他们经常联系,就像亲戚一样。
每当寒暑假,邱海春都会去看范艳琼,有时趁着放假还接她出来,在沈阳周边转转,谈谈学习和生活。“我和她说有什么困难你就提出来,我肯定全力帮忙,但这孩子特别懂事,后来再给钱她都不要。”邱海春说。
范艳琼说,后来觉得自己的经济条件好一些,尽量不麻烦邱叔叔了。今年5月中旬她就要毕业了,现在她已经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准备回去工作。
提起沈阳,这座生活了4年的城市,范艳琼表示非常留恋,她对这座城市始终抱着一份感恩的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帮助我,真的太感谢了,也谢谢一直照顾我的邱叔叔,希望他有机会去四川,我要好好招待他。”范艳琼说,有朝一日她希望能回到沈阳,在这里的养老院工作,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辽宁爱心感恩会”邀您来 三年前,像范艳琼这样受“沈阳妈妈”资助的四川学子共有5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毕业,分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但更多的是回到家乡,为重建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虽然汶川地震已经过去近三年了,但大部分“沈阳妈妈”和四川学子依然保持着联系。
为此,本报将在5月8日10时举办“辽宁爱心感恩会”,将请来曾奔赴汶川救灾的医务人员,讲述他们的汶川记忆以及三年来与汶川的不解情缘。
本报也征集三年前曾奔赴四川的志愿者和热心市民参与。
如果你心中也有着难以忘怀的汶川情结,如果你在奔赴四川时也曾见到不能忘却的感人故事,如果你也想见证这些温馨的时刻,可以于5月8日来到晨报。
报名电话:15142519254
(华商晨报) |